回覆列表
  • 1 # 憶昔相思

    我們村裡面每年過年以後,都要請人的,把家裡的三大姑八大姨都叫來一起吃個飯,今天你家請,明天我家請,當然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吃個團圓飯,聚在一起說說話,平時都各自忙的不可開交,有的讀書在外一年也不回來幾次,有的在外打工也是回來時候少,很難都聚在一起吃飯,談論談論這一整年發生了什麼,說說家常話。

  • 2 # 情鍾651

    過年是一個家人團聚的好時機,叫上親戚們一起,熱熱鬧鬧,其樂容容的,家和萬事興,這更有過年的味道,這是我自己的感受,也許我說的只是片面的,也有很多人不喜歡熱鬧的地方,也許有很多是怕親戚們問來問去那些不想回答的問題。

  • 3 # 花汐語

    當然喜歡啦!過年是團圓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初一的早上,我們全家族三十多號子人呼啦啦從各家出發,去給我的奶奶婆拜年。她老人家就等這一天呢,只有這個日子看望她的人是最全的。她大早就穿好了新衣服,還往頭髮上抹了油,為了顯得更靚些!說來也怪,九十歲了,頭髮從白色變了黑色,還長了新牙,於是我們說她‘返老還童"了。她只是撲哧撲哧地樂!把準備好的那些她認為孩子大人願意吃的,一樣不落地擺上。看著你吃的樣子,彷彿是她在吃,香的很!各色食材已經陸續地擺在廚房的餐桌上,她要親自叮囑我各種做法,生怕哪個菜的口感不佳,影響了一家人的食慾。然後我說是奶奶炒的,全家人吃的那個帶勁,都說好吃好吃,一掃而光。奶奶高興中帶著落寞,菜還是做少了,沒夠吃!我們哄她:肚子都要撐暴了!她在我的耳旁輕撫一下:真的?明年還得多做些,喃喃自語著。我們都笑了。初一就這樣在歡樂中過去了。我們家族就正式開始輪流聚餐了......

  • 4 # 萬冬心語

    過年請親戚朋友吃飯,即是習俗,又是禮尚往來的人情世故,也是春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些年非常盛行,但近些年似乎少了許多。

    記得我小的時候,那時的親戚相互間都是往來很頻繁,關係也是很親近、很融洽。由於那時大家基本都在同一地方居住,相互之間見面的機會非常多,平時誰家有個大事小事的所有親朋都會主動上前幫助,輩分之間的尊敬與愛護也是很有講究的。逢年過節,小輩的都要去每一家給長輩拜年祝壽。當然,小輩的紅包長輩也是要給的。這種來往間,尊老愛幼的傳統文化禮儀也在影響著一代代人的傳承。

    過年本就是團圓團聚的節日,親戚朋友們利用這一節日,相互之間請客聚餐更加增添了親戚朋友之間的感情,同時也使得過年的氣氛更加熱烈與厚重。我父親是親哥倆,加上叔輩的共有十一個。而我這一輩的兄弟姐妹也有四十多個。所以每到春節聚會,那叫一個熱鬧。每家擺席都有六七桌,各家的女人們頭一天就要聚到一起開始準備,每家都要把自己家的桌椅盆碗的事先送到一家,第二天早上開始忙活,一直到黑天很晚了才散。雖然大家都很累,但是那份快樂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愛。就這樣家家輪番登場,東家聚完西家再聚,一直要持續到二月二龍抬頭之後。年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過完了。現在每每想起那時候的感覺,心裡還是非常的留戀。每到春節也都會不自覺地想起以往的那些事,哪些人。

    近些年隨著經濟發展變化,人們都在追求著更加現代,更高層次的生活狀態與方式,加之社會變革帶來的人員大量流動,曾經的老親少故都搬離了原來的地方居住,相互之間見面的機會少了,溝通的機會少了,慢慢的各自的生活習慣悄然發生了變化,有些人,尤其是年輕人之間的往來更是少之又少。城鎮化發展趨勢,使人與人之間產生的距離,鄰里之間不再有過去的親密關係,即使是親戚之間也少有走動了。

    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是社會變革中帶來的負面影響。社會發展不應該以此作為代價。在人們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曾經的美好迴歸,還是希望看到那種和諧、溫馨、親密的關係存在,和諧社會更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讓人與人之間回到那個友鄰互助的時代。

    又一個春節到了,找個時間,相約親朋,一起,敘敘舊,交交心,讓曾經的美好,曾經的記憶真正迴歸到你我身邊,你我心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規定元旦假期是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