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濟南小七靜靜

    中老年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說說高齡喪偶老人應該怎樣克服孤獨和寂寞。我認為對老伴等已故親人的深切懷念也是一個人的道德素質的表現。 第一,要面對孤獨和寂寞。人生本來是孤獨的。記得10幾年前,一位旅美的朋友給我寄來一張世界著名的大文豪托爾斯泰孤身一人揹著行李、拄著木杖出走在小路上的照片。托爾斯泰的目光是孤獨的,當他感受到世人無法感受的世界時,他才稱為一個大師。我們凡人自己沒有托爾斯泰這種高階孤獨,真正的藝術都是孤獨的產物。我認為孤獨永遠是人生的伴侶。每個人都是孤獨地來到人間,最後又孤獨地離開了人間

    多麼了不起的偉人在他的晚年也是孤獨的。人到老年,孤獨感會隨著年齡日增,只是不同境域的人感受有所不同。我有時翻翻老的電話本,好幾位好友都離我而去了,一種孤獨感油然而生。我個人晚年感受最孤獨的有兩次。一次是1992年春節除夕,我從美國一位朋友家吃了晚飯回來,獨自走進大學的賓館,靜極了,一個人也沒有見到。那個地方天氣很暖和,院內有個小遊泳池,我回到房間換上游泳褲下水遊了兩圈,也是一個人沒有。回到房間,月光已經照到我的床前,想起李白的詩句……第二次是1997年,我應邀到香港科技大學作訪問教授。校方給我個人安排了一間辦公室,那裡的習慣是有事都在辦公室談,等晚上回住宿的房間從來沒有人找過我,因為是屬於你的私人空間,神聖不可侵犯,而我在學校的公寓裡幾乎沒有見過人。每天我孤獨地走到辦公室,又孤獨地走回宿舍,感受很深。我曾在天津日報上以“孤獨走一回”為題發表過一篇散文。夫妻兩人,總有一個先走,留下來的哪能沒有孤獨感。我在電話裡曾請教過王金銘老人,他也這樣說,說我們總得面對客觀現實,不能和自己過不去。人們都希望長壽,可是百歲老人眼看親人紛紛離去,怎能沒有孤獨和寂寞?除非他腦痴呆。 第二,就是老同學、老同事講的要“動”。這裡我建議要五個“常”。一是常堅持晨練。晨練不僅鍛鍊身體,還可以聯絡老朋友和結交新朋友,排除孤獨和寂寞。二是常出去轉轉。有一首歌兒叫“常回家看看”,那是讓青年人唱的。老年人天天在家裡,則需要常出去轉轉。這要因人而異,有條件的可以外出旅遊,沒有條件的就在街頭巷尾。三是常參加活動。老同學聚會、老同事聚會、親朋好友聚會,社群居民活動,原工作單位活動,能參加的儘量參加,這是排除與社會隔絕的一種辦法。四是常找人聊聊。心裡有什麼話兒,不要一個人憋在肚子裡,向知心朋友說說。其實,不僅是知心朋友,要善於向大家敞開心扉,讓心靈對外開放。五是常打打電話。我有好多朋友就是靠平時電話聯絡。 第三,要知道時間是消除懷念親人的淡化劑。一般的情況是,初期懷念親人十分悲痛,隨著時間的延長,人的悲痛感會逐漸降低,這是毫無疑問的。誰也不會忘掉親人,但是時間久遠了,人們懷念故人,不僅不那麼悲痛,而會產生一絲溫馨。

  • 2 # 濟南小七靜靜

    中老年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說說高齡喪偶老人應該怎樣克服孤獨和寂寞。我認為對老伴等已故親人的深切懷念也是一個人的道德素質的表現。 第一,要面對孤獨和寂寞。人生本來是孤獨的。記得10幾年前,一位旅美的朋友給我寄來一張世界著名的大文豪托爾斯泰孤身一人揹著行李、拄著木杖出走在小路上的照片。托爾斯泰的目光是孤獨的,當他感受到世人無法感受的世界時,他才稱為一個大師。我們凡人自己沒有托爾斯泰這種高階孤獨,真正的藝術都是孤獨的產物。我認為孤獨永遠是人生的伴侶。每個人都是孤獨地來到人間,最後又孤獨地離開了人間

    多麼了不起的偉人在他的晚年也是孤獨的。人到老年,孤獨感會隨著年齡日增,只是不同境域的人感受有所不同。我有時翻翻老的電話本,好幾位好友都離我而去了,一種孤獨感油然而生。我個人晚年感受最孤獨的有兩次。一次是1992年春節除夕,我從美國一位朋友家吃了晚飯回來,獨自走進大學的賓館,靜極了,一個人也沒有見到。那個地方天氣很暖和,院內有個小遊泳池,我回到房間換上游泳褲下水遊了兩圈,也是一個人沒有。回到房間,月光已經照到我的床前,想起李白的詩句……第二次是1997年,我應邀到香港科技大學作訪問教授。校方給我個人安排了一間辦公室,那裡的習慣是有事都在辦公室談,等晚上回住宿的房間從來沒有人找過我,因為是屬於你的私人空間,神聖不可侵犯,而我在學校的公寓裡幾乎沒有見過人。每天我孤獨地走到辦公室,又孤獨地走回宿舍,感受很深。我曾在天津日報上以“孤獨走一回”為題發表過一篇散文。夫妻兩人,總有一個先走,留下來的哪能沒有孤獨感。我在電話裡曾請教過王金銘老人,他也這樣說,說我們總得面對客觀現實,不能和自己過不去。人們都希望長壽,可是百歲老人眼看親人紛紛離去,怎能沒有孤獨和寂寞?除非他腦痴呆。 第二,就是老同學、老同事講的要“動”。這裡我建議要五個“常”。一是常堅持晨練。晨練不僅鍛鍊身體,還可以聯絡老朋友和結交新朋友,排除孤獨和寂寞。二是常出去轉轉。有一首歌兒叫“常回家看看”,那是讓青年人唱的。老年人天天在家裡,則需要常出去轉轉。這要因人而異,有條件的可以外出旅遊,沒有條件的就在街頭巷尾。三是常參加活動。老同學聚會、老同事聚會、親朋好友聚會,社群居民活動,原工作單位活動,能參加的儘量參加,這是排除與社會隔絕的一種辦法。四是常找人聊聊。心裡有什麼話兒,不要一個人憋在肚子裡,向知心朋友說說。其實,不僅是知心朋友,要善於向大家敞開心扉,讓心靈對外開放。五是常打打電話。我有好多朋友就是靠平時電話聯絡。 第三,要知道時間是消除懷念親人的淡化劑。一般的情況是,初期懷念親人十分悲痛,隨著時間的延長,人的悲痛感會逐漸降低,這是毫無疑問的。誰也不會忘掉親人,但是時間久遠了,人們懷念故人,不僅不那麼悲痛,而會產生一絲溫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製作蛋糕能不放泡打粉或蘇打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