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畝福田

    受不了了,不要侮辱佛了,好嗎?

    還把佛系當成一種優越感了,不知道哪個沒文化的發明這個詞。

    年紀輕輕就不要當什麼所謂的“佛系青年”,你們這既是對佛的妄解,也是對自身的辜負!

    ——

    把我之前回答的一篇文章直接貼過來:

    絕大多數民眾都誤解佛了!!

    佛其實是積極入世的,像“勇猛精進”,就是佛家語。

    勇猛精進不止於對佛學修為上,可以用於一切學習上,一切生活上。

    佛系一詞出現的時候,我就很納悶,一群完全根本不知佛的精神為何物的人,居然冠以佛系?究竟知不知道佛的要義啊?

    你以為“隨便、都好、看淡”,就是佛的含義嗎?

    大錯特錯。

    ——

    你看地藏菩薩的精神是什麼?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多麼勇往直前的精神,只要地獄裡有一個惡鬼在,他就要去度化他、感染他。

    觀世音菩薩也是相似的精神,觀世音是早就可以成為佛的,但他在釋迦面前就發下宏願,要度盡每一個人,才成佛,所以至今他還沒成佛。

    換成佛教原話講,就是“不捨眾生,不住涅槃”。

    ——

    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不做自了漢,不會獨善其身,他自己悟道了,返回來去幫助世人。請問,這是消極的嗎?這是最大的積極,有點類似於儒家的“知其不可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

    ——

    我在這裡不是鼓吹佛教,而是隻談這裡面的精神,有很多地方是可取的。

    有人說,那原始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總是避世的吧?

    其實我也不這麼看,以小乘佛教對生命的理解來舉例,八個字:“相似相續、非斷非常”,這正是一種很積極的看法,真正消極的看法是,它斷了、它是常,所以留下來是無盡的空與失望。

    但佛教如果止於“空”字,那就不是佛教了,佛教從“空”裡再進一步生出更深的一層,那就是脫離空,進入一個“自性圓滿”的境界。

    你看,自性圓滿,圓滿一詞,是多麼富有感染力、積極的詞。

    那些所謂的“佛系”青年,是會這樣嗎?完全是兩碼事嘛 。

    ——

    另外,民眾一直以來還有一個大誤解,就是認為“出家,一定是經歷過情傷啊之類的,傷心至極、看破紅塵,才出的家。”

    這又是一個想當然。

    可以去看看李叔同(弘一法師)的例子。

    ——

    綜合來講,“佛系青年”的出現,並廣為傳播,並不是一個多好的事情。它可能消磨了年輕人的鬥志。

    ——

  • 2 # 葉提

    若非要說“佛系青年”這一詞不可的話我個人是這麼看:

    信佛學佛是個人的“因緣”。因為有這個“因緣”在一定的情形下自然就會遇到該遇到的人和該遇到的事。並不是憑空在那裡想入非非、神神兮兮的看別人怎麼樣我也想怎麼樣的事。機緣到時機成熟自然就會走上回皈之路,差一點都不行。

    我認為能配稱的上“佛系青年”的人必須具備正知、正見、正信、正思維、正業、正定、正命、正行,才能夠算做佛的真正弟子即“佛系青年”。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時代,要做一個當之無愧、好的佛系青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信、願、行必須要落實到實處,要真修真幹才行。況且佛法是“心法”修的是“心”,要自修自證有明師點化才行,來不得半點虛假。從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禪宗裡講的見山三階段)的三個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提升可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無時無刻都在經受著考驗,稍不覺知就已錯過。再有,開刃的刀也還要需好好保刃才行呦!

    為什麼這麼說呢?既要工作還要有時間學習佛法,而且哪個法門適合自己剛開始還沒有理清楚。要一門的深入佛法、掌握佛法的精髓達到第三階段是要有時間過程的,除非是頓根遇上明師,窗戶紙一點就透,有是有但很少。

    其中最關鍵的是什麼呢?就是要有迫切的出離心,這輩子就為“了脫生死”、為度眾生而來,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之心,所做所想都跟“了生死度眾生”有關,才算的上是佛系青年。

    以上僅代表我的個人看法

  • 3 # 我的底線是誠信

    哈哈哈 。都不喜歡印度阿三,可是都在供奉他們的祖宗。不可思議。一百年前八國聯軍到北京燒殺略搶,火燒圓明園時牠們做惡最多。牠們的祖宗牠們不信,讓牠們的祖宗來愚弄我們,受牠們欺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仔豬病毒性腹瀉,有沒有什麼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