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興盛607
-
2 # 阮七妹
京劇是國劇沒錯,不過曾經風光不再復燃。在當今社會,就像七八十年代用布條扎褲頭褲子,過時無人問津,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快感,有熱度,有激情的節拍!
京劇那種老掉牙的調調,已不再不適合年輕人口味了,如果想逆襲,得有待改進,可參照年輕人口味新增一些搞笑,DJ什麼的。
現在回顧一下京劇在七八十年代的風光火爆,就像當今社會某大牌明星開演唱會,人氣火熱爆棚!
以前條件差,還沒通電,劇場搭建露天棚子,用拖拉機發電,一到傍晚男女老少,早早就搬著板凳霸佔位置,矮的踩著凳子觀看,小的舉高高坐在大人肩膀上,有人爬上樹上蹭高度,有人趴在牆上找視角,那種高秘密,只能用煮水餃來形容。
京劇再度熱起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懷舊是人的本性,看看以前古裝服飾,現在不也被很多年輕人追求熱愛?
-
3 # 悲劇的星期天
研究傳統藝術的,特別是一些所謂的老藝人老圈子,很喜歡將某一種文化的沒落簡單的歸結為現代社會的浮躁。同時無限拔高本身的藝術性。
但實際上現代社會造就了以前遠遠無法比擬的受眾和極為便捷的獲取手段。
地球上從來不缺乏高度複雜的藝術,而藝術本身想要不斷髮展,務必要不斷更新自己。
以京劇而言,第一個問題不是過分複雜和過高的門檻,而是無法契合現代人的生活,無法形成代入感。
那些傳統劇目,表現的角色,唱腔沒有一個能讓一個現代觀眾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形成代入感,但是注意,在其創作出其,即清朝末年,可是完全契合當時的語境和心態的,比如著名的蘇三起解,發生在明代山西,但是這幕劇裡的唱唸可是地地道道的老京片子,其中反映的社會結構甚至官職也都是如假包換的清朝設定。
這也是為什麼京劇在當時幾乎成為流行文化,從王公大臣到走卒販夫都會哼哼幾句,也會“看著直掉眼淚”或“看的滿面通紅”。
而現今,即使是資深票友,也大多沉迷於技法,沒見幾個能對作品本身表現的人物和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的。
-
4 # 小徑獨行
京劇,文化符號和愈加小眾的藝術。
1.中華傳統文化符號。每每提起中華文化,每逢重大國際性文化活動,京劇和書法往往是兩大代表性符號。平日裡很少露臉的京劇演員們粉墨登場,在國際友好人士面前匆忙展示一下京劇的噱頭,看似熱鬧風光,實則悲涼落寞。一門藝術淪為裝飾品,那強顏歡笑的表演更像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輓歌。
2.櫥窗中陳列的藝術。京劇是極慢節奏,網路是極快速度,這就註定了京劇與當今社會生活的格格不入。京劇經典劇目在題材上大多還是傳統、歷史故事,所謂與時代結合的新京劇也大多不為人知,純粹是應景的玩具。這種與社會的完全脫節造成京劇的觀眾群體在不斷萎縮,且大多集中在中老年群體。觀眾群體的斷層將加大京劇與現實社會的距離,最終完全淪為陳列在櫥窗中的藝術和歷史。
3.希望隱藏在絕望的背後。看似即將死亡的京劇,儘管永遠也不會再重現清朝、民國的盛況,但是希望還是存在的。國家大力扶持,在傳統經典劇目的整理保護,京劇從業人員的待遇提升,京劇文化傳播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如今的社會,聽京劇的大學生,唱京劇的小學生還在不斷湧現,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正是由於他們對於京劇的瞭解、熱愛、傳承,京劇文化的火種將一直傳遞下去。
回覆列表
京劇是國劇,劇中之王。但隨著時代發展漸漸被人們冷落。
從個人角度來看,京劇確實看不習慣,一句話唱半天,同樣的動作舞半天,內容也不夠豐富多樣化,釋放出來的能量和節奏感太慢了,跟不上現代生活的節奏。如想在新時代裡生存和發展,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需求去改革。否則就難以得到一個時代認可。再過幾十年京劇如何能維護還是另一碼事。
看看電影電視劇的版本更換如此之快,都難以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京劇至今是有二千年的歷史了,拿兩千年劇種給現代人看,是讓現代年輕人難以接受,如果是兩千年的古玩可能會愛死了,因為它有價值,但也需要收藏愛好者識貨?由此可見,京劇需要改革創新具備看的價值,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