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姓起源一: 賴氏以國為姓 望出潁川南康 這個著名姓氏,根據考證,是來自春秋時代周天子名下眾諸侯之一的賴國。他們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書上記載得清清楚楚:“《風俗通》曰,春秋時有賴國,其後以國為氏,望出潁川、南康、河南。” 春秋時代賴國所在的位置,大致不離現在的河南省境內,因此正如《姓氏考略》一書所說,最早的賴姓家族,是出現於河南的潁川一帶。換言之,賴氏長久以來雖然是稱盛於南方各地,但他們的祖先,卻統統都是來自中原地區的河南。追本溯源,全都是最足以自傲的炎黃子孫。 賴氏,真是一個最為幸運的古老家族,自得姓以後的2000多年來,整個家族的脈絡分明,所有的子孫都可以源源本本地找到自己的來龍去脈。 南北朝的長時期兵荒馬亂,逼得中原衣冠紛紛南渡避亂,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遷徙。賴氏的先人,當時也參加了南遷的龐大行列,並且很快地在所落籍的江西出人頭地,掙得響亮的家聲。 熟悉歷史的人士都知道,漫長的五胡亂華時期,是到了隋、唐兩代才告結束的,而在唐肅宗的乾元間,江西雩都就曾出過一位著名的學者賴 ,以七歲能文,弱冠通九經百氏而遠近知名。據說,他也是一位金榜題名的進士,曾被唐朝皇帝任命為崇義館校書郎。不過,他無意於宦途,竟捨棄了已經到手的榮華富貴,悄然引退,回到家鄉,以詩書安享餘年。這種崇高的胸懷,一向最受後人的敬仰。 賴起源於 鹿邑、息縣 分佈:河南、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州、陝西、廣東、臺灣、新加坡 賴氏起源二: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周武王有弟叔被封於賴,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相傳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賴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帶,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內繁衍發展,後在潁州郡、河南郡、河內郡形成望族。由於任官、戰亂等原因,潁州賴氏有一支遷於江南,分佈於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州等省的一些地方,還有一支徙居陝西。廣東蕉嶺《賴氏族譜》、興寧《賴氏源流》及江西《寧都蓮湖松陽賴氏十二修族譜》尊叔穎為賴氏始祖稱賴先為叔穎的14世孫。叔穎22世孫賴深,卜居豐寧(今陝西西鄉)。叔穎25世孫賴忠誠,在松陽(今浙江遂昌)安家。叔穎31世孫賴碩,於南朝宋元嘉末年遷至江西寧都,其第三子賴燦,生七子,分枝湘、閩、贛、蘇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長子賴昭留居寧都縣城、湖田、七里、蓮湖、會同武村,次子賴德(得)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賴明徙居江西宜黃樂安,四子賴慶(庚)及其後代分衍於江西龍南、上猶等地,五子賴思及其後代分衍於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廣昌及福建巖前等地,六子賴永(求)及其後代分衍於江西信豐、瑞金、于都、南康等地,七子賴彥任江蘇揚州通判,在當地安家。賴碩還有一孫叫賴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做官而在當地安家。賴德的長子賴標,自上杭古田遷至福建寧華縣石壁村,其11世孫賴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湯湖:另兩個11世孫賴祖華、賴祖三於明初由寧華石壁遷至程鄉(今廣東梅州),後又他衍出蕉嶺、平遠等支派。賴氏譜牒還記載:賴氏族人為避楚靈王之害,有改為羅、傅二姓者。川、滇一帶的賴氏多數人融入阿昌族。清朝乾隆年間,有賴雲從自福建漳州渡海至臺中開基,此後 ,閩、粵賴氏陸續有人遷往臺灣,有的進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謀生。 賴姓始祖――叔穎公 為軒轅黃帝廿九世玄孫,文王之第十三子,周武王之弟也。武王令叔穎率兵與諸侯討伐無道之紂王,功成退居河南省賴地。公元前841年,武王封弟叔穎於賴國。後世子孫為紀念先世創業,乃以國名賴為姓,國土穎川為號,尊叔穎為賴氏一世祖即太始祖。 《 班輩順序詩 》 甲第簪纓在,乙源沛澤盛。 朝陽天地照,丁實歲時逢。 戊育蕃滋潤,己傳起敬崇。 庚強人自厚,辛旺事能通。 壬大來章紱,癸全萬福同。 清.賴連三公創編
賴姓起源一: 賴氏以國為姓 望出潁川南康 這個著名姓氏,根據考證,是來自春秋時代周天子名下眾諸侯之一的賴國。他們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書上記載得清清楚楚:“《風俗通》曰,春秋時有賴國,其後以國為氏,望出潁川、南康、河南。” 春秋時代賴國所在的位置,大致不離現在的河南省境內,因此正如《姓氏考略》一書所說,最早的賴姓家族,是出現於河南的潁川一帶。換言之,賴氏長久以來雖然是稱盛於南方各地,但他們的祖先,卻統統都是來自中原地區的河南。追本溯源,全都是最足以自傲的炎黃子孫。 賴氏,真是一個最為幸運的古老家族,自得姓以後的2000多年來,整個家族的脈絡分明,所有的子孫都可以源源本本地找到自己的來龍去脈。 南北朝的長時期兵荒馬亂,逼得中原衣冠紛紛南渡避亂,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遷徙。賴氏的先人,當時也參加了南遷的龐大行列,並且很快地在所落籍的江西出人頭地,掙得響亮的家聲。 熟悉歷史的人士都知道,漫長的五胡亂華時期,是到了隋、唐兩代才告結束的,而在唐肅宗的乾元間,江西雩都就曾出過一位著名的學者賴 ,以七歲能文,弱冠通九經百氏而遠近知名。據說,他也是一位金榜題名的進士,曾被唐朝皇帝任命為崇義館校書郎。不過,他無意於宦途,竟捨棄了已經到手的榮華富貴,悄然引退,回到家鄉,以詩書安享餘年。這種崇高的胸懷,一向最受後人的敬仰。 賴起源於 鹿邑、息縣 分佈:河南、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州、陝西、廣東、臺灣、新加坡 賴氏起源二: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周武王有弟叔被封於賴,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相傳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賴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帶,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內繁衍發展,後在潁州郡、河南郡、河內郡形成望族。由於任官、戰亂等原因,潁州賴氏有一支遷於江南,分佈於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州等省的一些地方,還有一支徙居陝西。廣東蕉嶺《賴氏族譜》、興寧《賴氏源流》及江西《寧都蓮湖松陽賴氏十二修族譜》尊叔穎為賴氏始祖稱賴先為叔穎的14世孫。叔穎22世孫賴深,卜居豐寧(今陝西西鄉)。叔穎25世孫賴忠誠,在松陽(今浙江遂昌)安家。叔穎31世孫賴碩,於南朝宋元嘉末年遷至江西寧都,其第三子賴燦,生七子,分枝湘、閩、贛、蘇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長子賴昭留居寧都縣城、湖田、七里、蓮湖、會同武村,次子賴德(得)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賴明徙居江西宜黃樂安,四子賴慶(庚)及其後代分衍於江西龍南、上猶等地,五子賴思及其後代分衍於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廣昌及福建巖前等地,六子賴永(求)及其後代分衍於江西信豐、瑞金、于都、南康等地,七子賴彥任江蘇揚州通判,在當地安家。賴碩還有一孫叫賴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做官而在當地安家。賴德的長子賴標,自上杭古田遷至福建寧華縣石壁村,其11世孫賴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湯湖:另兩個11世孫賴祖華、賴祖三於明初由寧華石壁遷至程鄉(今廣東梅州),後又他衍出蕉嶺、平遠等支派。賴氏譜牒還記載:賴氏族人為避楚靈王之害,有改為羅、傅二姓者。川、滇一帶的賴氏多數人融入阿昌族。清朝乾隆年間,有賴雲從自福建漳州渡海至臺中開基,此後 ,閩、粵賴氏陸續有人遷往臺灣,有的進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謀生。 賴姓始祖――叔穎公 為軒轅黃帝廿九世玄孫,文王之第十三子,周武王之弟也。武王令叔穎率兵與諸侯討伐無道之紂王,功成退居河南省賴地。公元前841年,武王封弟叔穎於賴國。後世子孫為紀念先世創業,乃以國名賴為姓,國土穎川為號,尊叔穎為賴氏一世祖即太始祖。 《 班輩順序詩 》 甲第簪纓在,乙源沛澤盛。 朝陽天地照,丁實歲時逢。 戊育蕃滋潤,己傳起敬崇。 庚強人自厚,辛旺事能通。 壬大來章紱,癸全萬福同。 清.賴連三公創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