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心不改的教書匠
-
2 # 小海豚的蓉兒
教育即生活,生活中處處是教育,我們的教育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現在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各種特色教育,更是琳琅滿目,各種教育觀點更是無限放大,我想,做教育,是不是該冷靜的思考一下️是不是該讓孩子別失去最基本的自理,自立,分清是非,面對優缺點,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更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由於面對困難和挫折,分清對錯,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不是更重要,學會與別人相處,學會互相包容和體諒,是不是更重要呢!是不是創造一個平等尊重的教育環境,更重要!對了,就該表揚,錯了,就該糾正,讓孩子們變得堅強樂觀,是不是才能為他們的未來提供了了基本的生存條件!任何一用教育,他適合的是一部分人,而非全部,某一觀點的大肆宣揚與炒作,是不是教育的一種偏執與執拗!
別再出現這種“豫”蓋彌“章”的“問題學校”,別再讓你我的明天蒙上沉重的陰霾。
教育是順其自然的教化培育,不是責罰恐嚇之下的灌輸強加豫章書院從目前媒體曝光的內容來看,存在體罰、虐待學生的嫌疑。可是,有需求才會有市場。這種學校之所以會產生並得以生存,不得不讓人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有些家長恐怕難辭其咎。你的孩子再有各種問題,他也只是個孩子,他也只是上網厭學而已,他沒有傷害他人更沒有違法犯罪。正規學校無法教化糾正他,難道一個“豫章學院”就能行?
監管部門難辭其咎,理應加大監管檢查力度這樣的問題學校為何一定要等志願者遭到威脅、媒體曝光之後才引起重視呢?何況它還打著四大書院之一“豫章學院”這麼大的名號?教育、醫療、食品這些最基本的民生領域真的不能一次又一次出問題了,每一次負面曝光都是對民心的傷害,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己。
社會心態也是責任方,每個人都要反思晚上答了一個引發爭議得題目:一個人問從廣西大學考研到北大,會被別人怎麼看。好多人沒有看清題目,只看到考研到北大,馬上就開始大加讚賞,全然不顧她的動機其實是“會被別人怎麼看”。如果我們的孩子考北大目的都是別人怎麼看,那和家長非要把孩子送到“豫章學院”有什麼區別呢?不都是病態的心理、狹隘的虛榮、功利的動機嗎?
孩子的未來就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救救孩子,就是在救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