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至簡齋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這個道理就像小孩學說話,學走路一樣,要有個標準參考。

    書法的學習,只有臨摹古人的經典法貼,認真臨摹,才能發現經典書法的美,才能掌握書法的書寫技巧,提高書法的審美,使自己有底到高,成長為成熟的書法家。倘若,一開始不臨帖,隨性亂寫,一旦形成自己的書寫習慣,很難糾正,甚至一生徘徊在書法門外,不得要領。

  • 2 # 周天散人

    第一:臨帖必定是書法練習者最好的方法!

    對於書法初學者,必須透過臨帖來學習。字的筆法和結構組合。只有大量臨帖,才能慢慢掌握書寫方法。為將來脫帖,書寫自己的作品。打下紮實的基礎!

  • 3 # binge80

    學習書法,臨帖是必備。

    當然臨帖也必須有方法,不是隨便照著抄一遍就算可以的。初臨帖每一個字都要仔細觀看琢磨,剛開始臨寫要做到慢工出細活的效果。

    選擇字帖也很重要,每個人的眼光審美都有些許不同,有人喜歡歐體有人喜歡顏體,主要看個人喜好,你喜歡才能提高興趣,才不會那麼枯燥。

    做為初學者,首要先打好基礎,先把筆劃和結構練習好了,才能更好進行下一步的練習。

    個人建議先練習楷書,打好楷書的基礎再練習其它字型。

  • 4 # 張偉評論

    書法學習的過程中臨帖佔了很大很大的比例,臨帖過程伴隨書法學習的全過程,這是其他藝術形式少有的特點。這就有點像繪畫中的素描,但比素描重要的多。書法使用毛筆,掌握毛筆的效能本身就是件有難度的事,這就需要透過臨帖來逐步掌握。臨帖的作用遠不是掌握毛筆的效能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透過臨帖掌握學習物件的外部字法的形狀特徵和內在筆法技法,以及謀篇佈局的章法的特點。歷代書法大師沒有不臨帖而自學成才的,都是在臨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上圖為元代的趙孟頫臨摹的唐代懷仁和尚集東晉王羲之字刻成《聖教序》。趙孟頫是宋末元初的著名書法家,他直接跳過唐宋師法二王,逐漸形成自己風格,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上圖為明末清初的王鐸臨王獻之帖,王鐸草書被稱為五百年來第一人。他自己說每天半日臨帖半日會客,臨摹了大量古帖,為他的書法創作創新提供了充足的養分。現代書法大師們也堅持常年臨帖,沈尹默、啟功、林散之都是臨帖高手。

    上圖為啟功先生臨柳公權。綜上所述,臨帖是書法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寫書法不認真臨帖,到頭來只能寫成俗不可耐的江湖體、官員體。但是強調一下,臨帖不是目的,臨帖的作用是學古,大師們一再說的一句話就是:學古而不泥古。要透過深入的臨帖掌握古人的字法、筆法、章法,為我所用,在前人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才是真正的成功。

  • 5 # 老陳聊書法

    不是。

    傳統學習書法的經驗就是模仿為主,經過經年累月的臨帖耒體悟古人的筆法、結構和章法,如此這般,需要有個前提,即古人字帖就是真理!沒毛病。而事實是這樣嗎?舉例說明,唐楷有好多種,是不是楷書的真理就會有好多種呢?

    漢字書寫作到美觀工整其實是有規律可尋的,明清出現的館閣體就是沿著這樣一個目標演變的。事實上館閣體也是從唐楷和趙體逐步轉變而來,是從前人的個性化走向了後耒的共性化。共性必然成為一種標準,而個性是在其基礎上的風格展示。

    今天我們學習書法,應該從共性的規律化的基礎學起,筆畫、偏旁、結構一步步來是為正道,臨帖可以作為完成前者之後的風格化體驗和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多歲的人可不可以去讀技校呢?學哪些技術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