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指全程的特點與規律概括。
2-“證”指某階段本質反應,受“病”制約。
3-“症”指症+徵。
4-八綱為基本綱領,其它是深化。
5-臟腑、經絡從“空間”辨。
6-六經、衛氣營血、三焦從“時間”辨。
7-內傷雜病:臟腑+病因+氣血津液辨證。
8-外感:衛氣營血、六經之三陽病證+六淫、疫病相關辨證。
9-三焦辨證是所屬部位見症歸類。
10-六經三陰辨證,主要是臟腑辨證內容。
11-經絡辨證,針灸推拿時多用。
12-步驟:
a、探求病因。b、落實病位。c、辨病性。d、闡病機。e、斷病情。f、審病勢。g、確證名。
13-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1)自身:病注重從貫穿疾病始終的根某矛盾上認識病情,證則主要從反應狀態上認識。
(2)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以微觀辨病、實驗定量為核心,中醫以宏觀辨證,動態時空過程的定性為核心,相結合有利於揭示本質,促進模式的轉化。
優勢:
1-宏觀微觀互補。
2-動態平衡與穩定進展結合。
3-抓住本質與現象統一。
13-中醫辨證不足:
(1)辨證代替不了辨病,因病是根本,辨病解決基本矛盾,證是某階段本質,為當前矛盾。
(2)辨證論治非中醫唯一高層次,辨證為較原始診斷,難以反映本質。
(3)把辨證論治提升如今高度,或是因某人為突顯中醫優勢而提出的,或是對古人思想斷章取義而造成的,或是官僚主義造成,貽誤後學啊,現辨病辨證相結合已成為不可抗拒之潮流,終上正軌。
14-證的內涵:
(1)症+徵。
(2)從時間、空間反映全程。
(3)“整體層次”。
(4)機體反應狀態。
(5)證的變化。
15-辨證基本要求:
(1)以證為中心。
(2)以單一證概括全部表現。
(3)首先考慮常見病,多發病。
(4)不斷修正。
(5)處理各種辨證關親。
(6)掌握證的特點,別差異。
(7)分證之主次,轉化。
(8)審標本。
(9)別本質。
注:個人學習之用,愛看不看。
1-“病”指全程的特點與規律概括。
2-“證”指某階段本質反應,受“病”制約。
3-“症”指症+徵。
4-八綱為基本綱領,其它是深化。
5-臟腑、經絡從“空間”辨。
6-六經、衛氣營血、三焦從“時間”辨。
7-內傷雜病:臟腑+病因+氣血津液辨證。
8-外感:衛氣營血、六經之三陽病證+六淫、疫病相關辨證。
9-三焦辨證是所屬部位見症歸類。
10-六經三陰辨證,主要是臟腑辨證內容。
11-經絡辨證,針灸推拿時多用。
12-步驟:
a、探求病因。b、落實病位。c、辨病性。d、闡病機。e、斷病情。f、審病勢。g、確證名。
13-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1)自身:病注重從貫穿疾病始終的根某矛盾上認識病情,證則主要從反應狀態上認識。
(2)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西醫以微觀辨病、實驗定量為核心,中醫以宏觀辨證,動態時空過程的定性為核心,相結合有利於揭示本質,促進模式的轉化。
優勢:
1-宏觀微觀互補。
2-動態平衡與穩定進展結合。
3-抓住本質與現象統一。
13-中醫辨證不足:
(1)辨證代替不了辨病,因病是根本,辨病解決基本矛盾,證是某階段本質,為當前矛盾。
(2)辨證論治非中醫唯一高層次,辨證為較原始診斷,難以反映本質。
(3)把辨證論治提升如今高度,或是因某人為突顯中醫優勢而提出的,或是對古人思想斷章取義而造成的,或是官僚主義造成,貽誤後學啊,現辨病辨證相結合已成為不可抗拒之潮流,終上正軌。
14-證的內涵:
(1)症+徵。
(2)從時間、空間反映全程。
(3)“整體層次”。
(4)機體反應狀態。
(5)證的變化。
15-辨證基本要求:
(1)以證為中心。
(2)以單一證概括全部表現。
(3)首先考慮常見病,多發病。
(4)不斷修正。
(5)處理各種辨證關親。
(6)掌握證的特點,別差異。
(7)分證之主次,轉化。
(8)審標本。
(9)別本質。
注:個人學習之用,愛看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