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雪龍愛生活
-
2 # 經開劉孟德
教育為主,法律為輔。而且主要是家庭的教育,未成年人的父母對孩子不光有撫養的責任,還要承擔教育和陪伴的責任,未成年人的原生家庭對未成年人成長的影響是最大的。
當今社會環境這麼複雜,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都能碰到,雖然以教育為主,但是法律責任也是不能不負,否則,孩子和孩子父母就對犯的錯誤認識不足,會一直都認為孩子小還不懂事,這是一句狗屁不通的正確話!
未成年人犯罪不能只靠教育,單純的家庭教育,沒有“家法”,毛用都有。我們現在保護未成年保護法需要全面保護,即保護嫌疑人的同時必須審視未成年受害人,我覺得這種事情應該視犯罪性質、造成損失和傷害、年齡而定由未成年人本人或監護人來承擔法律責任,不能讓壞人逍遙法外。
-
3 # 義仁893
教育是前提也是基礎更是必須!但是法律的完整性,嚴肅性和必要性是決不能缺失的或成為殘疾……嚴懲犯罪是法律的必然使命!換句話說法律不能成為犯罪的幫兇
-
4 # 木146142803
還要依靠某一天,領導家的孩子被凌霸了,造成嚴重傷害,立法就改了。但這一天比較遙遠,因為領導家的孩子不會被凌霸,只有可能……!
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針,堅持教育為全,懲罰為輔的原則。
對於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主要不在於懲罰,而在於教育。堅持把教育放在首位,懲罰只是輔助手段。即使必須依法給予適當懲罰時,也是主要為了教育。對於未成年人之所以要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這是因為:一,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黨和人民對未成年人寄予厚望。毛主席曾說過,世界是我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的,你們青年人,好象早晨八九點鐘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需要後繼有人,黨和國家不僅要培養大量的優秀人材,而且還專們制定巜未成年人保護法》,挽救那些失足青少年,這些都是為了國家後繼有人的需要。
二,末成年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不同於成年人的特點。他們正處在青春發育期,許多方面都尚為成熟,缺乏辯別是非能力和自制能力,容易受外界影響,可塑性較大。促使末成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因素往往比較複雜,如果教育適當,也能挽救過來。所以,要適應未成人心身發展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政策。
三,多年的司法實錢經驗表明,只有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才能更好地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使更多的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轉變過來,而主要依靠懲罰和打擊的辦法,不能收到良好效果,甚至常常會起相反作用。因為未成年人洩世不深,不曉利害,不計後果。
對末成年犯罪,根據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刑事訴訟法》未成年人犯罪從立案,偵查,起訴和審判等各個環節都作出了明文規定。除應實行上述方針和原則外,還應實行保密和分別看管原則。
保密原則要求。
在審判階段,辦案機關及新聞出版單位不得披露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影像及可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審判階段,對於14歲以上不滿16歲未成年犯罪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
分別看管的原則
分別看管的原則要求,公檢法機關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拘留,逮捕措施時,必須將被拘留,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拘留,逮捕的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別羈押,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關於對審前羈押的未成年人,應當與羈押的成年人分別看管的規定。同時,應當充分保障被羈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與其近親屬通訊,會見的權利,對患病的應及時給予治療,並通知其家長或監護人。
同時,《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實施犯罪行為人如果不滿14歲,或者雖然己滿14歲但不滿I6歲,被指控的犯罪行為又不屬於殺人,放火,重傷,搶劫,慣竊或者其它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時,即使肯定有犯罪事實並需耍追究刑事責任,也不能立案。對於因不滿16歲而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應當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強管教,必要時,也可以政府收容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