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航秦曾昌
-
2 # 絢彩魔盒
目前無人便利店的出現代替的社群小賣鋪,夫妻小店。為何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做無人便利店呢?因為傳統便利店越來越高的房租,以及人工成本,為何中國的傳統便利店還有一個稱呼叫夫妻便利店,因為便利店即使不是24小時,早上也要比大部分上班族要早,晚上12點關門也是很正常,一個人根本熬不下去。但是兩個人來說,拋去成本和租金,剩下的盈利是否比兩個人去幹其他工作要高是個很大的疑問。
無人便利店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只需一筆前期投資購買裝置,沒有後期的運營,完全可以去做其他工作,甚至開五六家超市一兩個人運營。而投資或許只和傳統便利店一年的租金差不多,而這個裝置可能一年就報廢嗎?
無人便利店所要面對的問題是,高溫天氣下顧客體驗,以及一個合適的場地,因為無人便利店的成本,除去後期補充貨物,加上前期投資,也就12萬左右。而後期只需定期的場地費和水電費,在一些場地,甚至水電費都不需要。
當成本夠低時,就會有人去做,當各種問題被解決時,就會有巨頭入場,後面的人只能當消費者了,所以這是為何做無人便利店的企業越來越多,因為當巨頭入場後,任何中小型企業都沒有機會,更不要說個人投資者了。
-
3 # 網媒說事
首先看大家的反應,很多人對此表示擔憂,可能大批售貨員和收銀員要下崗失業了。擔憂說明什麼,大家都覺得,無人超市很可能會成功。雖然說真理大多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但不是還有那麼一句話嗎,群眾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
在我看來,社會化程序帶來的社會化分工,必然會造成精細分工。誠然,淘寶讓很多淘寶店主得到創業和就業,但他們大多沒有獲得足夠專業的技能,但是,卻幫助淘寶做好了客服。如果馬雲將這其中做得很好的客服,統一調配出來進行專業的培訓,再讓他們去做無人超市的客服會怎樣?
也有人覺得,這是對華人素質的一種考驗。但你沒聽說嗎?無人超市裡的行為監督技術可是非常高的。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階技術專家曾曉東表示,整個淘咖啡實際上深度結合了螞蟻金服的物聯網技術,包括入口的生物識別,店內的 3D 攝像頭,都是在確保使用者身份的前提下來監督使用者行為。
我們來算一筆賬,77年恢復的高考,從八幾年開始算起,他們的孩子大多出生在90年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除了網際網路,還需要多讓他們走出國門去見識下外面世界。特別是目前很多大學生也走向了教師崗位,並且福利待遇還不錯。因為只有他們有了眼光和見識,才能影響到祖國的下一代。
我們享受到很好的技術變革和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便利,卻沒有一個足夠好的心態來尊重和享受這種服務。小民思想要不得,就目前來看,依舊還有一些沒有工作的人,常年滯留在家,思想跟不上潮流,心態擺不正,對無人超市的推廣可能會造成一些阻礙。因此無論是國家,還是無人超市這種模式,需要更多的提供創業機會和就業出路,否則在無人超市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有諸多困難。
-
4 # 美好10分連鎖便利店
為何京東、阿里紛紛摻進實體便利店,做連鎖、加盟?
便利店行業在“大咖的風口下”很顯然即將進入激烈競爭時期。雖然京東、阿里在線上運營成熟老練,但是應用到線下門店不一定靈。
便利店 連鎖 加盟! 更可怕的是……
當一個品牌便利店的線下門店網路足夠大時,貨、倉、配、體系完善後就具備反切零售供貨交易差利潤,且從它覆蓋的使用者價值、疊加服務,以及延伸的製造型零售來看,它就將是一家非常大的載體“龐然大物”。
其實大佬們除了擔心會出現一個大載體反切B2B供貨交易利差之外,更怕錯過的是便利店背後的延展業務。
-
5 # 未來消費
便利店面臨跨界“打劫”,數十億熱錢湧入,行業大變局下如何生存?
傳統便利店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來自行業內部,而是跨界來的友商。
零售老闆內參特約撰稿:雲陽子
從投資人角度看,近一年來,幾十億資金湧入便利店賽道,說明資本看好;但以盒馬為代表的新零售超市,30分鐘到家服務正在跨界“打劫”便利店。新零售時代,便利店正在醞釀一場大變局,機會與危機同在。
- 1 -
便利店銷量比超市大賣場相差10倍
1、從成立時間看,便利店與商超大賣場應該是同時代產物,上個世紀90年度末開始啟蒙發展,第一家便利店外資企業羅森在1996年就進入了上海。
2、便利店銷量最大(易捷崑崙除外)的是東莞美宜佳,剛剛過百億;大賣場銷量最大的是大潤發,正在逼近千億規模,差不多相差10倍。
3、便利店與大賣場對比,最大的優勢是距離近,兩個明顯劣勢是:商品SKU少十倍,商品售價比大賣場貴10%,這是兩個業態銷量差10倍的主要原因。
一位便利店高管朋友,以下圖表為例說,左圖是當下中國,右圖是當下日本,中國便利店銷售佔比會從8%上升到54%,未來超過超市的市場份額。
對於這個結論,筆者保留意見,便利店憑什麼?就憑距離近就能超過超市嗎?
筆者認同侯毅,當時的觀點分享一下:“盒馬便利,30分鐘到家,更好、更多、更方便……對年輕人植入心智,搶10%-20%銷量毫無問題,目前社群便利店不大變革,一定完敗。老實講,盒馬模式的殺傷力,真的很強,比目前媒體宣傳的要更厲害。我給投資機構講過,用震撼來講不過分。目前,社群便利店怎麼應對?還沒看到好的案例。不過,盒馬模式很難學,還有時間應對。”
便利店,當下存在危機,而且是行業危機。
- 2 -
資本真的看好便利店嗎?
最近一年的便利店賽道,風投資本開始大規模進入,2017年主要是支援無人貨架和無人便利店,而不是傳統便利店。
投資人開始“瘋”投,天使輪與A輪,半年時間20億+資金進入市場。
在部分破局者眼裡,無人貨架是一門好生意,經營成本低,無需租金,終端為無人零售,能解決傳統便利店的兩個大問題:房租高與人工成本高。所以在部分投資人眼裡,無人貨架就是新零售,可以彎道超車傳統便利店。
到了2018年,無人貨架整體陷入行業低谷。
1、2018年1月,猩便利在行業內最早做出調整,屬於戰略性調整。模式升級為“便利-蜂窩”模型,放緩三四線城市的擴張。
2、2018年3月,便利蜂內部員工爆料,除現有的8個智慧貨櫃試點城市及3個欲鋪城市之外,剩餘38個已鋪設簡易貨架的城市將全部撤站。
3、2018年4月,果小美髮布公告,宣告正式戰略轉型。放棄無人貨架賽道,轉型為社交型電商。
4、2018年7月,番茄便利創始人、果小美Quattroporte殷志華離職。
2017年,資本進入傳統便利店的並不多,公開的有兩家,很有代表性。
便利蜂2017年2月9日:由前去哪兒CEO莊辰超宣佈投資3億美元創立便利蜂便利店,並收編了以王紫為首的鄰家便利團隊。
鮮生活2017年10月29日:鮮生活宣佈與綠城物業、上海易果成立的合資公司將與摩根斯坦利簽署交易協議,將以8400萬美金擬全資收購好鄰居。
以上資訊釋放一個明顯訊號:外行跨界進來整合便利店。
2018年,風投資本進入傳統便利店明顯加快程序。
西安每一天2018年3月:宣佈獲得2億元A輪投資,領投方為春曉資本。2017年底連鎖門店總數超過1000家,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
福建見福便利店2018年4月:融資2.4億元,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估值12億。
北京131便利店2018年4月:天使輪融資4000萬元,投資方為春曉資本。
武漢Today2018年6月1日:宣佈完成3億元B+輪融資,估值超30億元,投資方為美國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eneral Atlantic)。半年前的2017年11月20日, Today便利剛剛完成2億元B輪融資,由信中利集團領投,A輪領投方紅杉資本跟投,當時估值已近20億元。
雲兜便利店2018年6月2日:融資1億,新南方領投,弘道資本跟投。
2017年下半年與2018年上半年發生了幾十億融資,簡單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便利店,當下正是機會。
1、2017年之前,便利店領域極少獲得風險投資,為什麼如此?因為行業難賺錢,投資回報週期太長。
比如:三大日系便利店進入中國至少十幾年,只有全家開始盈利,羅森預計2019年整體盈利,7-11中國還不知道什麼時間開始盈利。
2、2017年,風投資本投向無人貨架幾十億,外行跨界整合傳統便利店(鄰家與好鄰居),而很少投向傳統便利店。說明什麼呢?或許是資本感受到了便利店已經開始醞釀大變局,但希望由外行來破局。
3、2018年,風投資本才真正進入傳統便利店,錢並不多,10億級別,而且估值也不高(除了武漢TADAY便利店)。說明什麼呢?傳統便利店有價值,或許更多的是被整合收購的價值。
所以,傳統便利店老闆們不要高興的太早,便利店大戰才剛剛開始。
- 3 -
便利店競爭格局,面臨跨界“打劫”
便利店大戰,其實已經打響,新勢力跨界“打劫”便利店。
社群場景:
1、最可怕的是生鮮派,簡直是降維打擊。永輝生活、誼品生鮮等社群生鮮超市,商品SKU多,價格比便利店還便宜,離小區也近,誼品生鮮還24小時營業,還提供到家服務,這叫社群型便利店怎麼活?
2、商超派30分鐘到家,打掉便利店10%銷量。新零售超市代表盒馬已經實現24小時配送的商業業態救急服務,承諾“30分鐘內必達”;未來所有新零售超市,都會提供30分鐘的便利到家服務。
3、網際網路巨頭加持,夫妻小店是打不死的“小強”。阿里零售通、京東新通路,騰訊入股的惠下單,美團入股掌上快消,這些快消B2B終極目標都是賦能夫妻小店提高其競爭力。
社群型便利店在這些對手面前,商品售價貴上10%的溢價,真的能存活嗎?
辦公場景:
辦公場景的破局者是無人貨架派,幾乎每個便利店的從業人員都認為,無人貨架是瞎胡鬧,確實有不少無人貨架從業者是瞎胡鬧,但這個派系還是有清晰者,比如小E微店的榮光。
小E微店在沒有供應鏈優勢,資金也比不上網際網路巨頭們,成功的在上半場存活下來。6月份北京市場1800個網點,人員費用差不多每個月100萬,損耗率百分之七點幾,物流佔比7%,營銷5%,北京的營收在每個月700萬左右。如果不做營銷,北京市場可以做到盈虧平衡(總部費用沒有計算)。
小E微店能夠上半場存活下來,一定是做對了事,這個案例值得大家研究。
無人貨架開始進入下半場,真正開展新零售玩法。這裡面幾個變化方向:
1、實體終端:由無人貨架,逐步轉變為智慧貨架(防貨損+全數字化運營)。
2、購物行為:購物第一步由無人貨架(線下)轉變為手機APP(線上)看商品,這一點非常重要。
3、銷量佔比:100%銷量來自無人貨架;轉變為80%銷量來自線上,20%銷量來自線下零售終端。
每日優鮮的便利購不可小視,是絕對主力軍,搶佔辦公室的下午茶場景;餓了麼NOW如果發力,搶佔辦公室的三餐場景,也絕對是主力軍。
- 4 -
便利店面臨的行業問題
傳統便利店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來自行業內部,而是跨界來的友商們。這些跨界的競爭對手,會給傳統便利店帶來不一樣的認知,大家應該要思考一下行業三大問題:
1、便利店一定要比超市貴10%嗎?(這個很重要)
2、店鋪租金高無法解決嗎?(新零售時代,位置差一點的店鋪也可以生存)
3、新品銷售難以解決嗎?(一個零售渠道,不能孵化白牌與新品銷售,那渠道價值始終有限)
最近幾個月拜訪了一些便利店高管,特意交流了便利店被資本看好的話題,大家普遍認為便利店的春天到了;但印象最深的還是來自北京好鄰居總經理陶冶,陶總算是業內高手,其非常理性的告知,便利店不能過於樂觀,行業的幾大問題還沒有真正突破,大家都一直在嘗試解決。
便利店,到了重新定義便利店的時候,重構便利店的時候。只有解決行業的幾個大問題,便利店才有真正的機會。
回覆列表
1)首先無人便利店並不意味這真的無人了,傳統的便利店行業的人力包括收銀員、貨架整理員以及配送的人等等。而現在出現的無人便利店其實僅僅省去了收銀員而已,這是移動支付發展的進一步結果。但是便利店的維護、清潔以及商品的配送、上架等等各個環節仍離不開人力。
2)其次無人便利店更是巨頭們為了找尋新的業務增長點,或者說是為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才會做的新嘗試,同時無人便利店的前期投資比較大,成本回收週期必然會比較長,個人認為近幾年內並不具備大規模普及的條件。然而無人便利店也有其優勢,比如,拿了就走的購物方式能夠減少使用者的排隊時間,進一步提升購物體驗;其次,透過智慧物聯網裝置如攝像頭等,能夠分析使用者的購物行為和習慣,以便進行針對性的營銷策略。
3)無人便利店還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同樣的機制和技術可以用到公司裡面的無人貨架,或者是電影院等等其他公共場所的無人貨架或無人售賣等等。 同時無人便利店在目前看來,相比於普通便利店以及自動販賣機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現在的便利店幾乎也都可以透過手機直接支付。無人便利店只是介於普通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之間的一種新產物。並且也存在著許多潛在的風險,比如商品的品類相對來說較少;存在偷盜行為以及徵信體系不完善;市場制度仍不完善,沒有相關政策的出臺等等
不過從長遠來看無人便利店會是未來,但是這需要等待如物流、機器人等相關的配套產業的成熟以及一系列的商品自動供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被消費者所接受。而現在僅僅方便了購物中的支付環節。
ICML Lab: dsd.future-la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