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29019819336

    小行星帶(英文:Asteroid belt)是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的密集區域,估計此地帶存在著50萬顆小行星。關於形成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由於某種原因,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這個空擋地帶未能積聚形成一顆大行星,結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  在太陽系中,除了九顆大行星以外,還有成千上萬顆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小天體,它們像九大行星一樣,沿著橢圓形的軌道不停地圍繞太陽公轉。與八大行星相比,它們好像是微不足道的碎石頭。這些小天體就是太陽系中的小行星。   小行星,顧名思義,它們的體積都很小。最早發現的“穀神星”(Ceres 1)、“智神星”(Pallas 2)、“婚神星”(Juno 3) 和“灶神星”(Vesta 4)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四顆,被稱為“四大金剛”。“四大金剛”中最大的穀神星直徑約為1000千米,最小的婚神星直徑約為200多千米;如果能把它們從天上“請”到地球上來,中國的青海省剛好可以讓穀神星安家。除去“四大金剛”外,其餘的小行星就更小了,據估計,最小的小行星直徑還不足1千米。雖然它們的體積比衛星還小得多,但是在太陽系這個家庭中,卻要和九大行星論資排輩。  大多數小行星是一些形狀很不規則、表面粗糙、結構較松的石塊,表層有含水礦物。它們的質量很小,按照天文學家的估計,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的質量也只有地球質量的4/10000。這些小行星和它們的大行星同伴一起,一面自轉,一面自西向東地圍繞太陽公轉。儘管擁擠,卻秩序井然,有時它們巨大的鄰居--木星的引力會把一些小行星拉出原先的軌道,迫使它們走上一條新的漫遊道路。在近年對小行星觀測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小行星竟然也有自己的衛星。  在1991年以前所獲得的小行星資料主要是透過基於地面的觀測。1991年10月,伽利略號探測器經過951號小行星(Gaspra2017),從而獲得了第一張高解析度的小行星照片。1993年8月,伽利略號又飛經了243號小行星(Ida4005),使其成為第二顆被宇宙飛船訪問過的小行星。1997年 6月27日,近地小行星探測器(NEAR)與253號小行星(Mathilde4001)擦肩而過。這次機遇使得科學家們第一次能近距離觀察這顆小行星。宇宙探測器經過小行星帶時發現,小行星帶其實非常空曠,小行星與小行星之間分隔得非常遙遠。  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有數量龐大的岩石狀小天體,它們被稱為小行星帶。已被觀測到的小行星數目超過7000顆,其中已測定精確軌道並正式編號的有5000多顆。  小行星比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任何一個都小,僅有為數很少的幾顆大型小行星。約有30顆直徑超過200公里。已知最大的一顆是穀神星,直徑約935公里,第二大的是智神星,直徑535公里。約250顆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估計太陽系內有幾百萬顆巨礫規模的小行星。這些小型小行星或許是大型小行星相互碰撞時形成的,其中少數一些以隕石形式撞擊到地球表面。最大的小行星的質量才大到足以使它們在形成之際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塑造成球形。小行星的亮度缺少有規律變化的事實支援上述假設,因為只有對稱形態的天體才能產生有規律的光變化。小行星的自轉總是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反光表面面積。小行星的外形多種多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幾首氣勢磅礴的古詩,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