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媽在日本
-
2 # 飛天木蘭
不生孩子不管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再大的壓力也要生孩子。
現在中國成了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就拿上海來說,2020年1月1日僅出生156人。而在30年前的1990年同日出生2784人,下降了17倍。放開二胎後,每年的生育率也在下降,2016年1786萬,2017年1723萬,2018年1523萬,2019年1465萬。這些資料足以說明新生兒在走低。大家生育慾望越來越低,都不想生孩子了。即使二胎政策也不能刺激大家的生育熱情。
主要是生孩子成本太高了,所以影響了生育熱情。現在生個孩子成本太高,首先要買房,年輕人欠著銀行二三十年的房貸,每個月賺來的錢都還房貸了,剩下的可以支配的錢不多。如果要養一個孩子,上個幼兒園就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因為現在上個幼兒園都是幾萬元的,更不要說給孩子報興趣班了。
其次是現在育齡的都是90後,他們比較有個性,追求完美自我,不想被孩子拖累。這直接影響了生育率。
不生孩子對自己有很大的影響,不能享受做父母的感受,特別是老來,沒有孩子陪伴和照顧會很悲催。同時對社會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生育率走低會造成勞動力短缺,影響養老事業的發展,因為社保都是靠年輕人來繳費的。如果大家都不生孩子了,社會養老就會有問題,所以,再大的壓力都要生孩子。
-
3 # 宋家二哥
我認為這種思想是對的,也是對子孫後代負責。大家可以想一想,你連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很困難,整天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你那裡還有能力撫養孩子?依我之愚見,在經濟條件困難的情況下,個人生存是第一位,撫養孩子應該排在第二位。
小胡和小楊結婚四年先後有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這對於任何家庭都是比較理想的,一家四口日子過得其樂融融,雖然不是十分紅火,但在父母和岳父、岳母的幫襯下也算說的過去。可是沒有想到小楊又懷孕了,當他們去醫院準備做流產的時候,醫生的一句:“一對男嬰流了太可惜了……”的話,讓這小倆口左右為難了,於是就徵求雙方父母的意見:要還是不要?雙方父母堅持不要,可小倆口特別喜歡孩子,堅持把孩子生下來……
一對雙胞胎的到來,本來可以給他們的家庭憑添一點喜悅的氣份,但從他們的臉上卻看不到一點笑容,原來父母和岳父、母換著班為他們帶孩子,現在雙方父母一齊上陣還覺得忙不過來。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小胡和小楊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現在雙方的父母都有養老金,這六口之家今後的開銷可不是個小小數目啊,他們雖然喜歡孩子,但是經濟細賬可是個硬體,沒有經濟來源,如何撫養孩子?好在我們小區的鄰居非常同情他們,經常接濟他們幾包奶粉,但靠父母和鄰居總不是辦法吧,以後需要花錢的地方多著呢,日子會越來越難,這讓許多人為之擔憂,也對他們的做法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的家庭對子女的教育特別重視,儘管作父母的知道孩子的學習負擔過重,但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還是願意投資讓孩子多學一點課外的知識,增加他們的才藝,這種心情無可厚非,但確實也要因人施教。撥苗助長,急功近利、往往卻使得其反,不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反而加重了日常的開銷。
現在許多情侶結婚不想要孩子,從表面看上去是一種自私,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是人都有七情六慾,誰都知道人到老了,兒女繞膝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但在目前如此大的經濟壓力下,結婚不要孩子,不能不說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回覆列表
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是無須指責的,沒有對或錯的。但是我要說的,社會生存壓力不是現在有,永遠都會存在的。兩個人結婚後是因為社會生存壓力的存在,而選擇不生育,我覺的是偏激的。兩個真正相愛的人,沒有不想要自己愛情的結晶的。由於兩個人的愛產生的下一代,將會繼承兩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這是多麼美好的末來的誕生呀,為什麼要拒絕呢。誰都有生存的壓力的,這需要兩個人一起去面對現實的。如果該生孩子的時候不生,過了幾年想生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甚至生不出來的可能性很大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培養孩子的精力旺盛也會受到影響的。所以適合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不要等到年齡大的時候,就悔之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