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影響全身血液供給心率過緩怎麼回事?經常進行體育運動的人,一般心率都比較慢,由於經常鍛鍊,心肌收縮力加強,每次射出的血液量多,你如果沒有異常感覺,屬於正常現象。正常人為竇性心律,成人為60~100次/分。心率在60次/分以下為竇性心動過緩。引起心動過緩的原因為:1、生理原因――當迷走神經張力增強時,可發生竇性心動過緩。青少年與運動員較多見。竇性心律的頻律隨年齡增長而減慢,因此老年人也可出現心動過緩。2、病理性原因――常見心肌炎、冠心病或心肌病累及竇房結;甲狀腺功能減退、高鉀血癥等。心動過緩在40~60次/分時,如沒有器質性心臟病存在的話,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症狀。若心率低於40次/分,則會出現心排血量降低的症狀 。你經常運動,平時心率在50~60次/分左右,偶測44次/分,無心臟症狀,多為平時運動,迷走神經張力相對增高所致,你可再自測幾次心率或脈率,數脈搏時,至少數半分鐘,這樣可減少誤差,如多次在40多次,則應檢查有無病理原因存在。竇性心律慢於每分鐘60次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健康的成人,尤其是運動員、老年人和睡眠時。其他原因為顱內壓增高、血鉀過高、甲狀腺機能減退、低溫以及用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藥物。在器質性心臟病中,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竇綜合徵。 臨床表現: 1.竇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於每分鐘50次,一般無症狀。 2.如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時常可引起心絞痛、心功能不全或暈厥等症狀。 診斷依據: 心電圖顯示竇性P波,P波速率低於每分種60次,PR間期大於0.12秒。 治療原則: 1.竇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於每分種50次,無症狀者,無需治療。 2.如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且出現症狀者可用提高心率藥物(如阿托品、麻黃素或異丙腎上腺素)。 3.顯著竇性心動過緩伴竇性停搏且出現暈厥者可考慮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4.原發病治療。 5.對症、支援治療。 用藥原則: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誘因後,症狀可消失. 2.有明確的原發性疾病時應積極治療。 輔助檢查: 1.竇性心動過緩心率不低於每分鐘50次. 2.竇性心動過緩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 療效評價: 1.治癒:心率提高到每分鐘60次以上,自覺症狀消失。 2.好轉:心率提高到每分鐘50次以上,自覺症狀好轉。 3.無效:治療前後心率無變化,症狀無緩解。
算是,影響全身血液供給心率過緩怎麼回事?經常進行體育運動的人,一般心率都比較慢,由於經常鍛鍊,心肌收縮力加強,每次射出的血液量多,你如果沒有異常感覺,屬於正常現象。正常人為竇性心律,成人為60~100次/分。心率在60次/分以下為竇性心動過緩。引起心動過緩的原因為:1、生理原因――當迷走神經張力增強時,可發生竇性心動過緩。青少年與運動員較多見。竇性心律的頻律隨年齡增長而減慢,因此老年人也可出現心動過緩。2、病理性原因――常見心肌炎、冠心病或心肌病累及竇房結;甲狀腺功能減退、高鉀血癥等。心動過緩在40~60次/分時,如沒有器質性心臟病存在的話,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症狀。若心率低於40次/分,則會出現心排血量降低的症狀 。你經常運動,平時心率在50~60次/分左右,偶測44次/分,無心臟症狀,多為平時運動,迷走神經張力相對增高所致,你可再自測幾次心率或脈率,數脈搏時,至少數半分鐘,這樣可減少誤差,如多次在40多次,則應檢查有無病理原因存在。竇性心律慢於每分鐘60次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健康的成人,尤其是運動員、老年人和睡眠時。其他原因為顱內壓增高、血鉀過高、甲狀腺機能減退、低溫以及用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藥物。在器質性心臟病中,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竇綜合徵。 臨床表現: 1.竇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於每分鐘50次,一般無症狀。 2.如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時常可引起心絞痛、心功能不全或暈厥等症狀。 診斷依據: 心電圖顯示竇性P波,P波速率低於每分種60次,PR間期大於0.12秒。 治療原則: 1.竇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於每分種50次,無症狀者,無需治療。 2.如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且出現症狀者可用提高心率藥物(如阿托品、麻黃素或異丙腎上腺素)。 3.顯著竇性心動過緩伴竇性停搏且出現暈厥者可考慮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4.原發病治療。 5.對症、支援治療。 用藥原則: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誘因後,症狀可消失. 2.有明確的原發性疾病時應積極治療。 輔助檢查: 1.竇性心動過緩心率不低於每分鐘50次. 2.竇性心動過緩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 療效評價: 1.治癒:心率提高到每分鐘60次以上,自覺症狀消失。 2.好轉:心率提高到每分鐘50次以上,自覺症狀好轉。 3.無效:治療前後心率無變化,症狀無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