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見三石
-
2 # 賞玉軒收藏鑑賞
玉器怎麼鑑別?說說容易,能搞懂很難。
一、認料(明清玉9成是和田玉,仿品9成不是和田玉)好的和田玉不用仿做新的賣價也很高。
二、工(古玉工和仿品工區別很大,用的工具不一樣)過手多你自然能分辯。
三、型(古玉的型有神韻,現代人仿品做不到位)名人字畫你仿的在象,神韻也不會到位的,人家是用心,你仿是用眼。
四、沁(古玉沁色是自然的,仿品做的色肯定不自然)
五、包漿(古玉歲月留下的,仿品在怎麼做也不會到位)好比一個80歲老者的面板,一個20歲青年的面板再怎麼化妝也會分辯出。
一定要多看!多上手!多學習!
帶玉的好處:佩玉以求吉祥,圖個吉利,找到一件心怡的玉件,能使你身心愉悅,使人心安,而心安則事事通達。
玉器文化是中華名族形成最早的文化,它持續時間久,內容也最為豐富。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食物論,玉已有八千年的歷史。玉器文化是中華名族獨有的,而且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未從間斷過。玉器最早被予以為聯通聖靈的起舞,多用於祭祀與法術,隨後慢慢發展為裝飾物品,權力的象徵。
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文化以北方的紅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為代表。前者主要以鳥獸為主,鳥有鷹,獸有豬、龍等。我最喜歡紅山文化裡的C形龍,其做工渾然,有氣勢。良渚玉的禮器造型非常多,其中首推的就是壁和琮。完璧歸趙的故事人盡皆知,其壁即使此物,壁的造型是外援內援,而從則是外方內圓,中空。
玉總是被人賦予美好的含義,古時君王的玉璽用於而製成,這玉代表著誠信。古時形同男子玉樹臨風,女子溫婉如玉,都是如此。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商代的婦好墓出土了較多玉器,婦好是一個愛玉之人,她不是人們一般意義上認為的是商王的妃子,而是一個如同花木蘭一般的女將軍。夏商周被歷史學家們成為是“玉三代”,此時流行過一種叫做七孔玉刀的東西。此物形狀思刀,在其表面有七個孔。馬先生說,這東西辨別真偽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它的孔距是否相同。若是相同,則必然是假物。因為古時在玉上鑽孔實屬不易,因此古人不會拿著尺子比劃著打孔的,也沒那技術。(不知古人如何打孔。)
以玉殮葬是古時玉器能夠大量儲存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古人喜歡厚葬,有什麼好東西都得埋在地下。那時人們認為玉能夠使人重生,防止屍體腐爛和靈魂出竅,同時附帶著炫耀財富。所以呢,人們在下葬時就用玉做陪葬。用玉做成的陪葬物品有玉衣,玉握,玉蟬和玉九塞。這玉握一般是兩個,放在死者手中,多半是豬。九塞一般是一組,塞在死者的耳鼻口以及生殖器裡。所以,收到古玉時千萬別隨便往嘴裡放,身上帶,這玉曾經指不定放在過那裡。
在宋朝流行過一種叫做玉墜的東西。這玉墜一般是握在手裡的。電影《夜宴》中葛優扮演的角色就有一個玉墜,不過那玉墜的款型與設計都是明朝的,和電影的朝代不符(五代)。宋朝為什麼會流行握在手裡的玉墜呢?是因為宋朝戰亂紛雜,人們東西逃亡的時候多。這人若是顛沛流離時手上有個東西握著會有安全感些。所以啊,這玉的質地當然適合做玉墜,來安定人心啦。一個時期的民族心理很容易反映到藝術品中。宋朝的玉器多成收斂裝,不必唐朝的大氣。這其中之理,你我都明白。
如今流行的《甄嬛傳》中,皇上賞賜給妃子們的玉器不少。清朝是中國製玉的一個高潮,尤其是乾隆時期。乾隆本身就是愛玉之人。清朝流行過一種叫如意的玉器。這如意的由來,一種說法是它原本是用來給楊玉環楊貴妃撓癢癢的。另一種就是說如意的形狀像是男性的寶貝,源自於遠古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