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多說錢
-
2 # 陳俊宏風險管理
陳俊宏:關於銀行渠道銷售保險資料下降,我個人認為是正常現象,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一,監管機構對於中短期產品的監管。
銀保渠道銷售保險,以中短期期產品為主。監管機構從2016年以來,一直出臺政策進行監管,這肯定會影響銷售的業績。
2016年,保監會先後發文對險企限制中短期產品規模製定時間表、下調萬能險評估利率上限,並明確對中短期產品佔比超過規模保費50%的險企限制其新設分支機構。
《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保監發[2016]22號《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保監壽險[2016]199號2017年,保監會再發文要求保險公司不得以附加險形式設計萬能型保險產品或投資連結型保險產品。該文被業內成為史上“最嚴”監管檔案,對此前高度依賴中短期產品的險企影響明顯,中短期產品的減少,對於銀保渠道來說,會有巨大的影響。
《中國保監會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保監人身險〔2017〕134號,簡稱134號檔案)二,監管處罰,打擊銷售誤導行為。
銀保渠道的銷售誤導,一直以來被廣大消費者所詬病。我們經常會看到網上去銀行去存錢,變成了一份保險。
關於保險行業的銷售誤導監管,從2018年以來手段明顯。以前很多銷售誤導的手段層出不窮,加強監管之後,一些違規行為得到抑制,那對於保費很有影響。
5月30日,銀保監會下發《關於防範銀行保險渠道產品銷售誤導的風險提示》,再次直指銀行保險銷售誤導。11月23日,北京保監局一天連發兩份處罰函,直指兩家銀行在保險銷售過程中欺騙投保人的問題,並對2家銀行開出了合計60萬元的罰款及責令改正違法行為。直接的處罰措施,會讓許多銀保銷售人員有所忌憚,失去了一些誇大性的宣傳,會讓保險銷售的資料下降,而對於消費者而言卻是重大利好(本來消費者對於銀行有很強的信賴感,他們想不到以銀行背書的保險渠道也會欺騙消費者)。
二,保險中介逐步發展。
銀保銷售保險的從業人員,銷售範圍比較廣,對於保險的專業度不夠,也是導致銷售額下降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保險中介機構的發展呈現井噴趨勢,各類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越來越多,中介公司的從業人員專業度也越來越好,能站在中立的角度去幫助客戶去配置保險方案。
根據《證券日報》提示今年前三季度四大行合計代銷旗下壽險公司保費712億元,1月份-9月份,四大行代銷旗下壽險公司的保費出現普遍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農銀人壽委託農行代理銷售的保險產品,下降幅度達到了58%。其餘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實不僅僅只有四大行的代銷保費出現下降,幾乎是整個銀行代理渠道的保費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除了各銀行代銷旗下險企保費漸從線下轉到線上,加上BATJ的加入,面向的群體更加年輕,對保險的接受程度更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搶佔了部分保費客戶。
除此以外,從更小的層面來講,其實長期型的保險比較容易飽和,因為當某個消費者在購買一到兩份的保險的同類保險的時候(一般最多不超過5份長期型的保險),就意味著這個人對保險的需求已經飽和,而保險又不像日常用品那麼必須以及容易消耗,一旦確定下來便是三五年內都是確定下來的了,中途更換的情況不大。
這就意味著當A家銀行(或者某個平臺或者保險公司)成功銷售某份保險的時候就會一直佔用著這個投保人的份額,而B銀行則很難從A的手中再把人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