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諮詢師天生
-
2 # 徐如林本尊
看不見的手是市場,看得見的手是政府。看得見的手更快,更有效。個人和企業是無法看到整個國家的執行狀態的,所以存在某種盲目性。政府看到整個國家的執行狀態後,會有針對性的實施調控措施。以往的計劃經濟失敗,是因為算力不夠,我相信現在的國家的算力可以對整體經濟有一個更好的指導。
-
3 # 生活中飄
是可以的。這個宏觀調控的職能。市場是自由的,也是混亂的,需要一定的約束。就像兩個人打架一樣,要麼一方傷得很慘,要麼是兩方都慘,只有出現一個很強的第三方拉開,才能把慘降低。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需要強有力的國家調控才能維持社會穩定,拯救經濟。削峰填谷,促使經濟健康發展,是宏觀調控的職能。
-
4 # 始寧郡主
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市場與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市場經濟理論認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經濟的發展是由市場決定的,即使宏觀經濟出現問題,市場會自動調節和糾正,亞當斯密們都是這樣認為和踐行的。但是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凱恩斯主義開始流行,認為政府應該透過宏觀調控來燙平經濟週期,使經濟平穩增長,而不至於任宏觀經濟大起大落,造成巨大損失。羅斯福新政是典型的代表。
從世界範圍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已經達成共識,各國的分岐在政府到底要不要發揮作用,發揮的程度如何。其實每次危機發生,包括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政府都介入並進行了干預。只不過各國方式和程度不一樣罷了。
我認為政府介入對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下來至關重要,各國的實踐也證明了這點。但是過度介入干預,會延緩危機和市場出清,浪費資源,甚至代價沉重。我們在2008年後用四萬億積極財政政策保持經濟平穩增長,遏制危機爆發和次貸危機影響,為中國為世界經濟恢復作用了重大貢獻。但是由於力度過大,造成產能過剩、槓桿過高、風險疊加等。這個重大後遺症是當前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關鍵問題。
所以我的結論是,宏觀調控可以燙平經濟發展週期,但把握不好,代價巨大,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自我調節的功能。要兩手抓,要拿捏得當。
回覆列表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宏觀調控也存在理論的極限,比如“流動性陷阱”。
我舉個例子,大家可能都記得,我們在08年經濟危機時出臺的4萬億一籃子刺激政/策。
其實直到今天,我在和很多經濟學家交流時,還能聽到很多人對此的詬病,因為確實這個刺激政/策帶來了很多的隱藏風險,造成了很多不好處理的問題。
但是如果當時不出臺這個刺激政/策,也許就沒有如果了。當時經濟危機來勢洶洶,中國面臨的挑戰非常嚴重,幾乎是生與死的差距。即使是毒藥,當時也必須喝下去了,因為只有喝下去毒藥,才有生存的機會。
再比如現在。
2019年是公認的經濟下行週期的開始,從去年年底,中國經濟就面臨了很強的下行壓力,這個下行裡面有一定我們自己的因素,比如去槓桿的解讀等等,但是總體和全球的經濟週期還是同步的。
所以我們看到了從去年12月開始的政/策連續放鬆,貨幣和財政政策雙重刺激,雙管齊下增強市場活力。還有宣佈的減稅降息政策,都在遠期增強市場信心。
去槓桿對不對?對,非常必要。但是在經濟下行時,政/策肯定要以保增長為基礎,什麼槓桿等過了寒冬再說。
市場是公平的,也是盲目的,只有適度、合理的宏觀調控才能讓經濟在正軌中行駛。很多人鼓吹西方市場經濟,那你就看看羅斯福新政是什麼。沒有任何國家的經濟是完全自由的,次貸危機還不能給我們足夠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