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彭潔林
-
2 # 重重如水
1922~1936稱之為海軍假日時期,一切攜帶大口徑艦炮的軍艦建造都被嚴格監控著。
沒能在華盛頓,倫敦完成足夠預想的防禦噸位的舊日本海軍,已經沒有剩餘流量來造新的戰列艦。而且由於資料溢位,為了不將部分噸位拖至回收站清空,只能改造非法資料,比如撤回巨炮,偽裝為名為“赤城”的航母等之類的合法資料。
軍工科技的發展是可怕的。1936比起1922,無論是特種鋼材,還是鉅艦的動力系統,或者火控,光學,彈藥等等都發展了,價格當然也嗖嗖的往上飆,還有現在的500萬跟以前不好比這句話在那時也適用。決戰艦能有3艘躺在船臺上,舊日本海軍已經算是勤儉持家了。而且七姐妹有2個在舊日本海軍序列,馬馬虎虎也夠用了,怎麼說也要給舊日本陸軍一點點面子。
-
3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近代海軍史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舊日本帝國海軍之所以在20世紀20年代後,一度出現了不再建造戰艦,而只對原有的老舊戰艦修修補補、不斷改造的“苦日子”,主要原因就是這一時期的日本海軍艦船建設,受到了兩個《條約》的影響。
(20世紀3、40年代日本建造的唯一一級戰艦“大和”級)
下面對《條約》做個大概的介紹。
所謂的條約,最初是指《華盛頓條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方列強大多國力大損,休養生息成為此時各國社會的普遍呼聲。1921年,經美國動議,美、英、法、日、義大利等五個當時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國家,以及中國、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四國分別派出代表,於當年11月1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會議,史稱華盛頓會議、太平洋會議。會議主旨分為兩部分,一是討論戰後的亞太問題,與會九國全部參加;另外一個部分則是討論停止海軍軍備競賽的海軍裁軍會議,只有五大海軍強國參加,而使日本後來一度停滯了戰艦建造的就是後一個會議。
五強會議最後達成了裁軍協定,即《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俗稱《華盛頓海軍條約》或《華盛頓條約》,其內容主要是規定限制五強各自的海軍發展規模,並對航空母艦、戰艦等艦種的定義,以及各自保有的數量做了嚴格的規定。
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日本和美國、英國一樣,都需要將舊式戰艦全部除役,停止正在建造中的戰艦,並且在10年之內不得再建造新的戰艦。
《華盛頓條約》最終在1922年2月6日正式簽署,此後日本雖然搞了一些擦邊球的小動作,但是總體上其戰艦的建造活動停滯了下來。
繼《華盛頓條約》之後,第二個對日本戰艦的建造發生重大影響的是《倫敦條約》
(初建成時的“扶桑”艦)
(1930年大改裝後的“扶桑”艦)
此後,日本海軍當時擁有的戰艦,普遍進行了提升戰力的改裝,日本軍方對政府在外交上妥協於西方列強的主張議論紛紛,國內社會輿論也批評聲不斷。到了1936年新一屆倫敦裁軍會議即將召開前,日本宣佈不再參加,退出裁軍會議,從此日本海軍軍艦的建造擺脫了條約的束縛,“大和”級戰艦就是在這一無條約時代問世。
由於戰艦的建造耗時久,而當時日本即將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各項軍火開發、建造要求激增。到了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後,更是忙於建造各類護航艦艇,無暇再顧及戰艦,也因此分別於1941、1942年竣工的“大和”級的“大和”“武藏”,成為日本在20世紀3、40年代僅有的新造戰艦。
-
4 # 貓爪鋒利
羅德尼不是大七嗎?1925年12月7日下水,1927年12月10日竣工。哪裡是30年以後的新銳。新戰列艦日本也造成不止一級,天城赤城,加賀土佐,紀伊尾張都在造艦計劃內,受制於華盛頓條約,全部被砍了,但是前三條分別以航母的形式被造出來了。至於英國,造了一級喬治五條約艦,至於前衛都是很晚才出來的,五十步笑百步,差距不大。
回覆列表
因為根據華盛頓條約的規定,日本帝國海軍戰列艦總噸位是英美的60%,所以日本海軍在條約簽訂的時候戰列艦已經超出噸位了,不能再繼續建造,就必須把那些正在建造的戰列艦改造成不收限制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