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釣寒江

    1853年5月的太平天國北伐,確實是一次非常漂亮的長途奔襲之戰。由李開芳和林鳳祥帥軍兩萬人,從揚州出發,跨越安徽、河南、河北數個省份,直搗北京,可惜的是在直隸遭到了清軍優勢兵力的圍堵,最後上萬太平軍將士全軍覆沒,主將林鳳祥和李開芳被凌遲處死。

    北伐軍靜海之戰

    失敗的原因,主要還是太平軍大戰略上的失誤。1853年太平軍剛剛拿下金陵之時,其實立足未穩,卻在同一年發動了兩場大規模的征戰,既西征和北伐。西征為安慶方向,欲佔領安徽、江西、兩湖地區,以形成屏障南京的佈局。北伐為京津方向,是要挺進華北牽制清政府以利西征還是真想攻破北京呢?個人覺得還是牽制的成分比較多。因為京津不同於其他地區,兩萬人不可能擊敗駐防北京的八旗精銳,何況北京還有大清最能打的僧格林沁統帥的三萬蒙古騎兵駐防。

    北伐應該是一次以攻為守的戰役,所以太平天國領導層並未做出相應的後續準備工作,比如北伐軍在河南境內遭遇了無船渡黃河的困境,而西征大軍出發時卻是帶了上千艘戰船。最後北伐軍透過徵用民船才勉強渡河半數軍隊,剩餘的原路返回。這就使北伐軍更加勢單力薄。

    相比於西征過程中有石達開等主將親臨指揮,北伐軍的兩位將領的軍事才能稍顯不足。西征途中一旦戰事緊急,則會有石達開從安慶馳援。反觀北伐軍,都打到直隸了,洪秀全才匆忙組織曾立昌馳援北伐軍,而且曾立昌的援軍明顯並非精銳部隊,在山東臨清(當時北伐軍已經撤到河北阜城)遭遇清軍勝保部後,竟然畏戰而南撤,撤退過程中軍心動搖,在清軍和地主武裝的圍剿下狼狽潰敗,曾立昌也戰死軍中。

    最後北伐軍被清軍勝保部和僧格林沁部分別消滅於阜城和山東高唐。林李二將被押往北京凌遲處死。假如曾立昌的援軍不那麼草包,突破勝保部清軍之後再北進200裡就可以和阜城的北伐軍合兵一處,那北伐軍的命運也不會如此慘烈。

    如此看來北伐行動空有氣勢卻後繼無力,一開始就應該集中兵力專注北伐或者西征,都是有勝利的把握的。如果北伐軍成功攻入北京,後續增援跟上佔據山東山西兩省,並由石達開扼守河南,截斷清軍後援,是完全有可能把清朝逼退關外的。清庭一出關,天下反清勢力必然風起雲湧,大清敗亡就無可挽回了。當然前提是帝國主義不干涉的情況下。

    惜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黃金如何分辨空頭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