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建春3
-
2 # 小語分分
這句話出自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用在教育上,我認為只能算教育的一部分——苦難教育思想。
苦難教育是教育的一種手段,雖然並非教育正統方式,但毫不避諱的說,苦難教育對於某些群體是適用的。
什麼樣的人才適用苦難教育呢?當然是平民百姓家的“富二代”。自中國實施義務教育實施以來,咱們華人民的孩子人人擁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資格。整體國民素質提升,不至於大字不識,睜眼瞎一枚。可是這種自然晉升的教育制度,卻讓許多原本原本可以有所作為的孩子變得懶惰——但這可以理解,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印象中留級制度還存在時,身邊很少有不努力學習的同學。尤其在純潔的小學孩子心裡,對待學習就是要盡到最大努力,就算是自身有一定的缺陷也不例外,人人都以不努力為恥。
如今不同。
我曾在一位學生並不通順的作文中看到:“我是一個無所謂的人。學習什麼的,我並不在乎,我就是這樣一個隨和的人”。隨和!是的,她用了“隨和“,她甚至都不知道到“隨和"是什麼意思。
明知道作文是老師會批改的,她也毫不避諱的談論自己不思進取的態度。
十一歲的她,家境普通到僅溫飽而已。從小就對學習滿不在乎,完全不存在學習內驅力,成績倒數也沒覺得不光彩,仍然我行我素。也許,在她看來,自己的未來不用考慮太多,反正有父母,再不濟還有扶貧,總不會餓死。
不過是平民百姓家,卻養出了擁有“富二代”思想的孩子。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教育方式,使用得當也好的,對孩子有幫助。我們生來並非每天都是鮮花與掌聲,工作也好,學習也罷,就應該回歸到生活最本真的樣子。
生命本就既有美好,也有苦難,教育亦同。
-
3 # 春天的陶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飢不擇食,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苦難對一個人的成長,面對逆境的時候勇敢不畏懼是很有幫助的。現在的孩子們驕生慣養的,在上高中的時候來個軍訓家長們心疼著,其實不知道這個好處。在高中像軍人一樣敢於面對挑戰,笑看挫折不輕言放棄有擔當。
教育之道是讓人知真實,有智慧,而不犯禁,而使受教者一旦成人,以同樣的方便去教化他人。大可不必全都走,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