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洞庭清水塘

    高溫乾旱天該如何科學施肥

    給作物施肥是促進作物生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而溫度高低對於施肥的效果有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特別是在高溫天氣時候施肥,如果不加註意很可能就會造成作物減產甚至死株都有可能,所以在給作物施肥的時候應當關注到當時的氣溫問題。

    在高溫乾旱天施肥,清水塘認為應該特別關注兩點:

    一是施肥用量問題。在高溫天氣施肥應當降低肥料的用量,特別是氮肥用量一定要降低。要知道氮肥容易揮發,產生氨氣是會對作物造成殺傷的。所以,在高溫乾旱天施肥要注意降低肥料用量的使用。

    二是施肥時間問題。一般施肥最佳時間是在下午時間,這樣可以給作物根系充足的時間來吸收養份。而在高溫天氣更應該如此,而且應該在傍晚時間施肥最合適。一般施肥後是會澆水的,這個時候施肥既可以降低水份的蒸發率,又可以讓作肥料充分的溶解,讓作物在晚上充分吸收。

    三是葉面肥的合理使用。給作物施肥不僅僅包括根施,還包括葉面肥。噴施葉面肥的時候要注意使用濃度控制的低控制點。同樣的,噴施的時候也應該在接近傍晚時間進行。

  • 2 # 十星科技

    第一,多用鉀肥【請參考附圖3】。

    有點種植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多用一些鉀肥(氯化鉀或者硫酸鉀),不但可以選擇提高抗旱能力,而且可以更加抗病,更加抗寒,更加抗倒伏,更加耐高溫,更加耐瘠薄,更加耐鹽鹼。——是你種植莊稼“低投入,高產出”的最佳施肥方案。

    第二,噴施“藍色晶典”多微類抗逆增產劑。

    稍微懂一點真正科技的都知道:莊稼施肥原理離不開“最小養分率限制”和“不可替代原理”,也就是說,鋅硼錳鉬銅鐵這6種微量元素,雖然都需求量很小,但是,其中的任何一種的缺乏,都導致你“多使用幾十斤氮磷鉀=0”【這個道理就是著名的“木桶定律”】——再多的氮磷鉀肥也“替代不了微肥”!

    所以說,適當噴施“藍色晶典”或“農喜十樂素”等多微類抗逆增產劑,以及氨基酸類多抗增產劑,噴施1—2次(可結合防治病蟲害同時混用),可以顯著提高氮磷鉀的利用率,提高抗旱,耐鹽鹼,耐瘠薄能力,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第三,選擇抗旱、耐瘠薄型別品種。

    比如小麥選擇“節水小麥”【根系發達,幼苗匍匐生長,穗子不大不小中等】,玉米選擇“深馬齒籽粒型別(灌漿時間長)”的多抗玉米種【抗旱,耐鹽鹼,耐瘠薄,耐高溫】,棉花品種選擇“不修棉”根深葉茂品種,等等。

    選擇十星,兩年成富翁!

  • 3 # 農村土秀才

    你說的高溫乾旱天氣施肥我從沒見過。也沒聽說過,如果在高溫天氣把你哂得嗓子冒煙,此時弄點乾飯拿給你吃、你能嚥下去嗎?因此莊稼苗和人有著相同和不同的飲食習慣。

    一般地說,秋莊稼施肥最多隻能上兩次三次,第一次促苗第二次壯杆第三次結籽。你象在河南有些地區第一次施肥是與種子同播,第二次是在玉米長至接腰深時上一次追肥。但上肥時間自然選擇雨霧陰潮天氣。只因雨霧天氣利於肥水熔化。沒熔化的化肥怎好讓莊稼幹吃幹吞。但是高溫乾旱天氣施追肥也並不是沒有。你象新疆甘肅陝及西北大部地區雨量偏少,為不影響秋苗階段性發育生長通常在溫高旱天上磷肥,磷肥的作用是壯根壯杆,有如白糖利於溫高熔化。旱天施用可舒展苗杆細胞膨脹利於根鬚吸收。也可帶動土壤含剩氮氯肥的有效利用。

    再者,如果是科學施肥應該是看天、看苗、看墒情。最好選擇上糞肥,糞肥有效期長,啥量成份齊全,有溫度即可揮發入土吸收。而且還能緩解秋苗旱情。另外糞肥上地共分兩種。一種是飼料肥如雞豬鴨圈肥內唅大量油份,對莊稼有很高營養價值,旱溼天氣都能上地。第二種是飼草秸杆肥如牛羊馬圈肥,此肥內唅大量水份,適時旱天上地效果最佳。總歸說來,秋莊稼是全靠水、肥、溫、光、旱崔長成熟。究竟啥時上肥最科學,那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都脆弱?該如何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