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重口味
-
2 # 小民科
能形成行星的大體都在太陽系形成之處開始的,柯伊伯帶上的小天體已經錯過了其聚合成行星的黃金時段,往後想再形成行星就非常困難了。
柯伊伯帶上的小天體,小隕石無法聚集形成大行星,其實明顯的原因就是它們都受到了引力的的互相拉扯,這個引力的拉扯致使柯伊伯帶上的天體如同一盤散沙那樣,它們缺少一個可以將它們聚集在一起的向心力,或者能將它們拉攏到一起的萬有引力。
柯伊伯帶上的小天體其目前均處在了一種非常穩定的天體執行系統中,各自的速度都是一樣的,且別看它們很稠密的樣子,其實在柯伊伯帶內,它們的存在還是非常非常的空曠的。兩個小天體能夠撞到一起的機率是非常非常小的,即便是兩個小天體能夠僥倖撞到一起了,但是由於其自身體量太小的問題,萬有引力根本沒辦法將它們粘合在一起,最終,兩個小天體在持續的執行又會分離了。
在柯伊伯帶上,其實不乏體積大的天體,被開除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就處在柯伊伯帶,它體積很大,是柯伊伯帶最大的天體,但是與地球相比,個頭上只能算是小兄弟。
柯伊伯帶上有很多大體積的矮行星。那它為什麼不能透過萬有引力的作用,透過“進食”附近的天體,而不斷長大呢?
實際上,在太陽系,小行星帶不只有柯伊伯帶,在火星和木星之間,也有一個小行星帶,地球上的大多數隕石都是來自於這一地帶。
在這一長條“太陽系腰帶”上,有一個也曾經被認為是太陽系行星的矮行星:穀神星。它體積要比冥王星小,但是它的質量佔了小行星帶的絕大多數。
穀神星甚至還存在地質活動,它是太陽系中最富含水的天體之一,它還會向外噴射出水蒸氣。
在4.6萬公里的高度上拍攝到穀神星的全貌,影象中存在一個神秘的亮點。這究竟是什麼呢?目前還未知!在太陽系漫長的歲月裡,這些大的矮行星為什麼沒有繼續長大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周圍行星引力作用。
如果只有太陽,這些矮行星可能會成長為大的行星,但是因為木星、土星、海王星等大天體的存在,這兩個行星帶上的天體被各種力量撕扯著,你拖我拽的,就很難在聚到一起了。
下面這張圖,似乎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有一點需要補充的是,雖然看起來柯伊伯帶和小行星帶很是密集、擁擠,但其實真正放大到天文單位,就會變得非常的空曠。這也是很多人擔心旅行者1、2外太空探測器會碰上柯伊伯帶的原因,實際上,這種機率很低。
還有一點,正是因為木星、土星等幾位“老大哥”的存在,地球才免於被各種矮行星撞擊。所以,它們才是太陽系的“活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