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斐銘nl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清朝爆發了很多次反清鬥爭。但是影響比較大的也就兩場,一是吳三桂的反清復明 ,另一個就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

    吳三桂的反清復明。清朝初年由於吳三桂臨陣倒戈滅了南明小朝廷,可以說吳三桂幫助滿清得到了天下。他被封為平西王,為了表彰那些明朝投降的大臣。封耿精忠為為靖南王,統治福建。平南王尚可喜,統治廣東。

    這就是有名的三藩,但是因為三藩在自己的區域內權力過大,甚至跟清政府分庭抗禮。為了消除這種隱患。年輕的康熙與1673年宣佈撤掉三藩。

    這就引起了吳三桂的不滿,所以憤怒不已的吳三桂聯合三大反王,開始以反清復明為旗號進攻清政府。雖然最後被鎮壓了,依然影響不小。可以說清政府平定了三藩,國家才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另一場就是太平天國運動 這裡我就不說了。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加速了清王朝的瓦解。

  • 2 # 簡單點挺好7

    清朝的反清運動有很多,無論是吳三桂,洪秀全等規模都很大,但真正危及皇室的只有林清兒的起義了,嘉慶皇帝曾做詩曰,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肆虐宮牆近,豈同邊矖遙。可見當時情況危及啊

  • 3 # 我沒忘記home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大量民變發生,在清朝的時候許多反清起義都藉助”反清復明“的口號起事,因此被賦予了民族色彩。自清軍建立全國統治以來,影響比較大的反清戰爭有康乾時期的苗民起義、具有宗教性質的白蓮教起義、遍及整個東南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北方影響很大的捻軍起義以及八國聯軍之前的義和團運動等。

    我簡單說幾個影響比較大的:

    川楚白蓮教起義

    康乾時期,人口迅速增加,土地兼併也越來越嚴重,河南等地爆發饑荒後,大量饑民逃到四川、陝西等交界地區;而在民間傳播的秘密宗教白蓮教乘機宣揚彌勒佛未來會“改造世界”,並以“教中所獲資財,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週行天下”等口號拉攏人心,聚眾伺機起事。

    1795年,白蓮教首領齊林、王聰兒等於襄陽起兵反清開始到被清朝平定,前後歷時10年,耗費白銀超過兩億兩。為平定起義,清政府先後調集了十六省的數十萬軍隊,包括十餘名提督、總兵等高階武官在內的十幾萬人傷亡;在平定過程中,清政府花光了康乾時期的財富,這也是清朝衰落的開始;此外,在鎮壓過程中,八旗軍和綠營一觸即潰,完全失去戰鬥力,清政府被迫依靠地方團練鎮壓起義。

    捻軍

    捻軍和太平天國是同一時期的反清起義,主要活躍在江蘇、山東、河南等地,捻軍由最初的農民軍發展為擁有大批馬隊的強大勢力。1865年,捻軍設伏擊敗清朝蒙古親王僧格林沁達到頂峰,後來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打擊下分裂為東西兩支,最終在1868年失敗。

    附圖,捻軍勢力圖。

    太平天國

    1851年,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在廣西金田起事,建國號為“太平天國”,太平軍在廣西起義後一路北上,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

    太平軍定都南京之後,先後發動西征和北伐鞏固了太平天國政權。建都南京之後,太平軍領導階層迅速腐化,同時它所採取的流動性戰術對平民造成巨大傷亡;1856年,洪秀全和楊秀清、韋昌輝之間爆發內鬥,造成2萬多人死亡,史稱”天京之變“,這次內亂之後太平天國勢力大衰。

    1864年,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破天京,洪秀全之子洪天貴福被俘虜,這場波及大半個中國的戰爭終於平息。

    太平天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交戰雙方把富庶的江南地區變成一片白地,中國損失人口超過7000萬人。但是在客觀上,清朝自此之後再無聽命於皇室的野戰軍隊,對外戰爭完全依賴於漢族地主的團練武裝,清政府被迫開始實行洋務運動,中國的近代化開始起步。

    附圖,太平天國勢力圖。

    除此之外,其他的還包括陝甘回民起義、義和團運動等都有較大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中的真正主角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