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韓林

    一畝地可以世代用,你說多少年回報還講究嗎?按古代生產力,一畝熟地,年成好一年100斤小麥,但是地價和糧價受各種因素影響變動是很大的。估摸著盛世風調雨順時,怎麼也要十幾二十年吧。

  • 2 # 可食中國

    這個問題問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好,你說的古代得是界定到什麼朝代什麼時期才行,還有要看是什麼地段,什麼型別的用地。不然面對幾千年歷史,我們兩眼一抹黑。

    從春秋戰國到秦漢魏晉,到唐宋元明清,每一個時期的土地價格都不一樣。

    春秋戰國時期

    地廣人稀,土地單面積生產能力低下。所以不要說大地主,或者有爵位的官宦世家,就是普通的農民有個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地都是正常。秦朝滅六國之後,舊世族偷偷購買土地,其中就有記載,項氏家族,也就是項羽的家族動不動以一些手段從農民手裡低價收購幾百畝土地。所以,可想而知,那時候一畝土地並不是那麼值錢。有功之臣的封賞也不會以畝來計算土地,都是以多少裡多少裡,或者多少“戶”來計算。所以,我覺得那個時候一畝土地的成本基本上一兩年可能就收回來了。

    漢代,魏晉南北朝

    門閥世族並起,這些豪門最常用的就是兼併農民和小地主的土地,囤積大量的土地再租給老百姓種。老百姓反而很少有機會買土地,即使是買代價也比門閥世族要花更高的代價。所以,我想在這兩個時期土地買賣的價錢並不會太高,土地的產值相比春秋戰國時期應該不會高太多,我覺得一畝土地應該一兩年也能收回成本。這個對大家族來說是小事一樁,但對於普通農民來說,日子本來緊巴巴的,哪裡還騰地出錢來買賣土地。

    唐宋以後,土地的價格應該一直在上漲,而且不同的地域應該會有不同的價格

    唐宋以後一直到清代,土地制度日趨完善,生產力也在發展,單位面積產值增加,人口密度加大,單位面積的價值也就自然增長。所以,土地價格應該也是一直呈現上漲的趨勢,這個趨勢在某個王朝最燦爛的時候會形成高點,在王朝衰落,戰亂並起,民不聊生之時又會降到最低。因此,土地價格呈現波段上升的總體歷史趨勢。

    我們知道,唐宋以後,土地越來越私有化,每一畝土地對農民來說都是十分金貴,許多農民終其一生都可能沒有自己的土地,所以,可見土地的價格會到什麼程度。到了清末,在很多鄉村擁有十畝山林土地的,後來都被打為富農或地主。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一畝土地可能按照正常生產力,一年兩年肯定回不了本,至少得三五年甚至十年才行。當然,如果是非法手段獲得,就另當別論了。

    最後,無論什麼朝代都得看地段

    不管是春秋戰國,還是民國,或者今天,土地的價值都跟地段有關聯,你想各個王朝的都城,天子腳下都是最繁華的地方,越是靠近權力核心和經濟核心,越是金貴,這樣的地方一寸土地一寸金來形容也不為過。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很多鉅商名士在邯鄲置辦產業,或者購買大屋,或者買地新建,那都是要一擲千金才能辦到的。相比而言荒郊野外,或者百越之地大家都還沒有一畝一畝買賣土地的概念,大家爭奪土地基本靠打仗,靠武力,而在荒漠地帶,不要說一畝兩畝,就是十里百里都不算什麼。那價值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你說一畝土地得多久收回成本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王菲領銜的《幻樂之城》會是2018年的爆款綜藝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