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96806220335

    德國哲學家。他繼承了康德對於現象和物自體之間的區分。不同於他同代的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取消物自體的做法,他堅持物自體,並認為它可以透過直觀而被認識,將其確定為意志。意志獨立於時間、空間,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於它。人們只有在審美的沉思時逃離其中。

    叔本華將它著名的極端悲觀主義和此學說聯絡在一起,認為意志的支配最終只能導致虛無和痛苦。他對心靈屈從於器官、慾望和衝動的壓抑、扭曲的理解預言了精神分析學和心理學。他文筆流暢,思路清晰,後期的散文式論述對後來哲學著作的詩意化產生了較大影響。

    其代表作為:

    《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叔本華首先對充足理由律的本質作出了描述,他說在他之前這條定律的被不明其理的人們濫用了,從而常常使人陷入謬誤和混亂。在他看來,充足理由律的兩種基本性質被混淆了,一是將它用於判斷,即判斷為真的理由,其次是將它用於物件的變化,即事物變化的原因,這兩者實質上是不同的。事實上,叔本華認為充足理由律有四種不同的意義,即一切表象都可以從四個層次上進行解釋,從而將這四種意義比喻為“四重根”。

    《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本書的主旨是作為表象但最終作為意志的世界,而不是將兩者並列的。在這本書中,叔本華試圖解決康德哲學遺留下的難題。和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人取消物自體的做法不同,叔本華保留了物自體,並將其定義為意志。所以這整部書都是為了闡述這一思想的,他從寫下這本書到去世為止堅信自己已經解決了世界之謎。 著名德國哲學家。他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受到了叔本華的深刻影響。是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反應,直到下一個世紀—— 20 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迴應尼采的哲學思想。

    他被視為現代西方哲學中相對主義的最早典型。他認為一切推理都是合理的,一切“真理”都是源於某一佔支配地位的“意志”的視界。

    尼采早在19世紀末期就反對19世紀中期以來流行的實證主義,他針對實證主義者“有的只是事實”的口號說:“不,恰恰沒有事實,有的只是解釋”。

    其代表作為:

    《悲劇的誕生》,尼采的第一本書,與啟蒙時期傳統中認為古希臘文明屬於高貴、單純、優雅、而宏偉的看法不同的是,尼采將古希臘文明描述為兩種獨特派系的不斷鬥爭—阿波羅派與狄俄倪索斯派。阿波羅在尼采來看屬於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原則上的個人主義),帶著其優雅、冷靜、以及對於外表美觀的重視,人得以立刻將其自身與樸實的自然界區隔開來。而狄俄倪索斯則代表了酒醉、非理性、以及無人性,尼采在這裡也顯示了他受到叔本華提出的非理性成分主導人類創造力的概念所影響。尼采描述了在蘇格拉底之後阿波羅派如何支配了西方文明的思想,並且提出德國浪漫主義(尤其以理察·瓦格納為代表)作為復興戴奧尼索斯派的可能方式,以挽救歐洲的文化。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闡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恆輪迴”的思想。這是他的兩個主要思想體系中的一個。而另一個“趨向權力的意志”的構思,由於他的身心崩潰而半途夭折。著名的“超人”理想和“末人”形象就是在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我們就這樣相偎相依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