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55697393589

    作為一個曾經彈到手顫後來大大改善的人,我想借這個問題來總結一下我對手型的觀點。

    先專門針對這個問題來說。對初學鋼琴的孩子而言,我比較傾向於強調拉伸關節(包括橫向和縱向)、放鬆身體和雙手、尋找重力感,而不是手型。原因很簡單,所謂的“合理”的手型不應是盡力保持的。相反,它應該更多地處於活動或發力之前的狀態,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偏平攤而不是半球形的樣子。

    很多半球形手型的支持者都認為這樣的手型是最容易發力也最放鬆的狀態(在這裡就暫時引用一下@Fazioli 的結論了),在空手狀態下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考慮到動作最終的落實是對琴鍵的驅動,這就意味著空手狀態下最適合的姿勢在彈琴的時候未必合適。

    初學者用手指的時候最擔心什麼?最擔心琴鍵不聽自己使喚,這是要用力摁、以至於造成了緊張的最主要動機。在教學中,教師為了減少初學者的緊張,希望開發一個最適合發力的方式來說服學生:你按著這個方式做,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已經不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了。但是,一旦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依然發現琴鍵不能依據自己的需要來驅動,他對於所謂的科學彈法實際上是會產生懷疑的:既然最適合發力的方式都摁不響,為什麼不大力出奇跡呢?這個和教學產生根本性衝突的矛盾是很少被意識到的,光靠一個勁地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手型也不能解答ta的疑惑。只要這個疑惑是不能根除的,那麼初學者用力不合理的可能性就會一直存在。

    我們來分析一下按照空手狀態最合理的狀態在按琴鍵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麼問題。首先,琴鍵本身是有一個向上的彈力的,當你用空手狀態觸碰琴鍵的時候就能感覺到這一點:你受到了阻力。作為初學者,你的手指活動沒有被開發出來的時候,克服手上阻力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呢,畢竟你沒有動一根手指就能克服阻力的經驗。那麼你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拿整個手往下摁,從而對鋼琴施加了多出的壓力,正是多施加的這個力把彈奏者的手的平移限制住了。但是為什麼不能減少這個力呢?因為當整個手往下摁的時候,手指的關節都要撐住,如果你減少摁的力氣,鬆弛的手指關節很快就會被琴鍵的彈力所影響,導致琴鍵會摁不住。在這個過程裡,不管你的手型有多麼適合發力,總之這一系列的反射和本能沒有消除,就一定會存在(因這個原理而導致的)用力不合理的危險。這也是我不建議使用“手型”的最重要理由:所謂的“最容易用力”和“最放鬆”,是要結合手指力量和琴鍵彈力的平衡來考量的。在平衡點發力效率最高,這也就構成了我認為初學鋼琴要建立的彈奏的基本概念。

    拉伸關節和放鬆雙手會成為這個思想首要關注的地方。所謂的放鬆雙手,並不是尋找一個合適的彈奏手型,而是讓手和手臂處於完全不發力的狀態,然後搭在琴鍵上,手的重力會使琴鍵出現凹陷,同時手指上的關節因琴鍵阻力發生輕微變形,感受這個平衡的狀態。我們可以使用這個訓練方式對每個手指都培養感知,然後活動該手指的掌關節,感受掌關節直接控制琴鍵深度的感覺。這種訓練的好處在於,它的起點根本不在於要把鋼琴摁響,只要能感覺到“鍵隨指動”就是勝利,當已經找到平衡點了之後手指逐漸擴大活動範圍,要按響琴鍵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顯然,拉伸關節的意圖就在於訓練關節的敏感度,使其對平衡狀態感知更細膩,能適應更多跨度而不用硬撐。

    在這個基礎上,所謂的尋找重力感,就是手臂的重力下落,靠手指掛在鍵盤上不往下掉。首先要訓練的是手臂在沒有發力狀態下的重力下落,此時因為手臂是要稍微前伸夠住鍵盤的,沒有發力的狀態下手一定會從鍵盤滑落往下掉,先由著手掉,直到習慣了掉的感覺之後再訓練用手指掛在鍵盤上,這樣就完成了用最小能耗完成落鍵的基本訓練。

    這裡還需要強調手型在演奏中除了@Fazioli 說的跨度、觸鍵的另一個侷限。我們不能忽略鍵盤是有地形,固定的手型無法通用於不同的地形,這就需要很多運動、角度的連線,以及很多指法的設計,這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最後,對我而言,相比起關心手型而言,更重要的是培養帶著鍵盤的手感活動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鼻支會傳染給貓嗎?貓鼻支傳染給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