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梧桐樹邊羽

    欲讀莊子,可以先讀《道德經》,那五千字先大致弄個小明白,再來讀莊子就更加容易一些。但是《道德經》比《莊子》更難懂,因為是最簡潔的韻文,所以歷來解注都是後人在原文上加上自己的思想成就,用我們今天的心思來讀《道德經》,確實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相對而言,《莊子》在哲學思想上還是有清晰的跡象可以追尋。

    《莊子》一書,其實是莊子學派的論文集。

    書裡有莊子的文章,但是也加入了後學的研究、心得、發展的論文。所以有“一部全書,三十三篇,只內七篇,已盡其意,其外篇皆蔓衍之說爾”之說。

    但是和《論語》不同,內七篇基本上可以認定是莊子的作品,而其他文章,有可能有莊子手筆,但是大部分都不是,這個我們可以從不同時期思想流派的匯雜可以看出。至於內七篇之外的文章哪些是莊子手筆,沒有定論。

    學習莊子思想,首先要讀通內七篇。這內七篇其實是一個整體,邏輯嚴謹,循序漸進,確實“已盡其意”。

    第一篇《逍遙遊》說的是莊子思想的核心,這裡先高高地確立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對人格自由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篇《齊物論》,是為“逍遙遊”這個目標提供理論依據,就是要怎麼樣看待整個世界和自我。

    第三篇《養生主》,是在“齊物論”的認識基礎上,探討如何處理自我和世界的關係,以達到“逍遙遊”的境界。

    第四篇《人間世》,繼續探討世間萬物的複雜性,進一步解釋“養生主”中提出的如何處理自我與世界的關係對保全生命自由的必要性。

    第五篇《德充符》,是在前面所有章節的論述下,如何做到內德圓滿。

    第六篇《大宗師》,是建立在以上認識、行為、目標基礎上,完成逍遙遊的狀態,從而主宰世界。

    第七篇《應帝王》,將上述個人的精神自由理論,引申到國家管理、社會治理,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莊子》的內七篇結構和《道德經》的反覆說明“道”、“德”不同,是具有嚴密羅輯思維論證關係的。所以,只要讀懂莊子灑脫不羈的文字,理解莊子的理論要比老子的學問來的容易些。

    莊子的寫作手法倒是自成一派,汪洋恣肆,鬼神莫測,需要讀者的思維能夠跟得上,才能進入他的思想境界。

    大家是不是對這種說法很熟悉呢?因為千年後,有位詩人極其喜歡莊子的文風,學以致用,不但文字風格大盛,連思想也飄逸灑脫,俗世難容。

    他就是詩仙李白。他的作品盡得莊子氣派,如《將進酒》,縱橫捭闔,天上地下,雖文字跳脫不拘,卻始終埋伏著作品的主線思維。

    這是讀《莊子》的難點之一。

    內七篇讀通,基本上就瞭解莊子的思想和功用。

    而外篇的閱讀,對內七篇的理解會有更多幫助。尤其到了清代,興起外篇的研究,很多大家不約而同地寫了《天下篇》、《秋水篇》的專論。

    都可以讀並且學習,關鍵是開始讀。

  • 2 # 時雨醉翁

    莊子的南華經很易讀卻很難懂,一個建議是可以買一本南懷瑾老師的《莊子南華》;二是先讀論語,中讀道德經,最後讀莊子;三是先研究史記,再用莊子印證。

    汪洋恣肆,博大恢宏,縱意灑脫,讀莊子,超脫人生!

  • 3 # 隨州歡迎您

    蔣勳講莊子 1.相對論;鯤鵬有鯤鵬的樂趣,小鳥有小鳥的樂趣。都活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裡。不要跟知了講春天的故事因為它沒有經歷過。 2.怒而飛;鵬六個月飛行不停,葫蘆太大了不做水瓢還可以做其他事情。 3.逍遙與自由;因此說:道德修養最高的人能順應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 4.不要用單一的觀點來看事物,世界上多元的。 5.御風而行;做好自己,不受其他不好的影響。 6.無用而用;有的大樹正因為無用,才沒有被砍伐。 吳永達講莊子 鳥飛的高是因為風大,立定跳高是因為蹲的低。 年輕人做事情要靜心,才能成大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吃完糯米食品就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