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聃22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話說戰國時期,楚王喜歡細腰的女子,由此,宮廷掀起一股減肥束腰的潮流。由於極端追求,許多人因此付出慘重代價,長時間不吃不喝以達到收腰目的,然後餓死不少人。

    這就是小蠻腰的來歷!

  • 2 # 正義中醫

    “小蠻腰”起於春秋時期,發展於漢晉代,盛行於唐代,延續於明清時期。

    (一):古代女子審美觀

    “小蠻腰”一詞是中國古代以喻年輕女子纖細靈活的腰肢,體現古代一種審美觀。明 唐寅 《黃鶯兒》詞:“路迢遙,歸期正早,瘦損小蠻腰。” 方榮杲 《題紅薇日記》詩:“俠女芳名稱 玉嬌 ,玲瓏嫵媚小蠻腰。”,換言之,在中國古代由一種對女子體態“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如果上溯訓詁這種審美觀形成時期就很久遠了。

    (二):以瘦為美“小蠻腰”觀念起源考

    1:春秋戰國時期“小蠻腰”審美觀的起源

    楚靈王喜歡腰細。至此,宮中無論男女,為了不失去靈王的愛,全都拼命地瘦腰。

    為了腰細,宮中的大臣們每天都只吃一頓飯來保持身材。《墨子·兼愛》中記載,“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要者,腰也),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

    2:漢代“小蠻腰”審美觀的發展

    漢代,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瘦子,趙飛燕。傳說她瘦到能在掌中起舞。據說,有一次她在外面跳舞,一陣大風出來,差點被風吹走,要不是旁邊的人拉住了她的裙子,她早就乘風而去了。後來漢成帝為了不讓她被風吹走,還特地為她修建了“七寶避風臺”。這是春秋時期以瘦為美“小蠻腰”觀念的一種延續。

    3:晉代“小蠻腰”審美觀的泛濫

    到了晉代,有個非常富有的土豪,叫做石崇。他身為富豪,過得卻並不奢侈,但我們要說的不是他的節儉,而是,他對瘦子的變態追求。石崇喜歡把沉香屑灑在象牙床上,命姬妾踏上去,沒有留下腳印的,說明體重管理合格,賜珍珠一百粒。留下腳印的,說明體重不達標,統統下去節食減肥。“小蠻腰”審美觀成為一種氾濫局面。

    4:唐代“小蠻腰”文人審美觀盛行

    唐代有“以胖為美”和“以瘦為美”兩種觀念產生:

    根據歷史研究,唐朝的確是以豐肥濃麗為審美取向的。如果去觀賞唐代繪畫、雕塑、陶俑及各類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女性形象,留給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豐肥濃麗、熱烈放姿”。

    但是在唐代文人階層中卻有“以瘦為美”觀念的產生:

    白居易有個家伎,叫小蠻。因為腰長的很細走起路來很好看,所以白居易很喜歡,還為她寫了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從此,小蠻因為腰細,青史留名。

    唐孟柴《本事詩·事感》:“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姬小蠻善舞,嘗有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唐代官員多有家姬,主要從事歌舞表演。白居易的兩個家姬:樊素擅長唱歌,小蠻善於舞蹈。白居易就寫了首詩讚美她倆,說樊素的口小巧有如櫻桃,小蠻的腰纖細柔軟如同楊柳。後來形容美女就經常使用這兩個詞彙:“櫻桃小口”、“楊柳細腰”。

    在唐詩中,我們也能經常看到“細腰”“窈窕”等形容美女的詞。 《將進酒》:“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公子行》:“願作輕羅著細腰,願為明鏡分嬌面。”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鞦韆細腰女,搖曳逐風斜。”,說明“小蠻腰”成為當時文人的一種審美觀。

    5:唐後文人“小蠻腰”審美觀的延續

    由於唐代詩歌中有很多“小蠻腰”文人審美觀詩歌出現,唐後的文人多延續這一審美觀,明 唐寅 《黃鶯兒》詞:“路迢遙,歸期正早,瘦損小蠻腰。” 方榮杲 《題紅薇日記》詩:“俠女芳名稱 玉嬌 ,玲瓏嫵媚小蠻腰。”

    (三):“小蠻腰”審美觀訓詁總結:

    以上分析得知,人們把女子的細腰稱為“小蠻腰”,這種用法起於春秋時期,發展於漢晉代,盛行於唐代,延續於明清時期。

  • 3 # 費玉山

    豈止楚王好細腰,

    蠻腰楊柳口櫻桃。

    人心愛美通今古,

    名士風流彩墨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健身控制飲食減肥都不瘦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