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女子力科學社
-
2 # 藥師方健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睡覺夢到自己腳下踩空掉下去了,身體還抖一下。筆者也曾經有過類似經歷。有人問,這是什麼情況?關於這種現象,醫學專家的解釋是:臨睡肌抽躍症,又稱為入睡抽動。那麼,什麼是臨睡肌抽躍症?為什麼會出現肌抽躍現象?可如何減少肌抽躍現象?
什麼是臨睡肌抽躍症?
臨睡肌抽躍症,就是身體不由自主地抖動。這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就是剛入睡時身體猛然一抖,而且通常會伴隨著一種跌落或踏空的感覺。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表現,如打嗝、緊張、疲勞時出現的肌抽躍,是一種急速的肌肉不自主抽動,由於速度很快,常常呈現出類似觸電的動作。
為什麼會出現肌抽躍現象?
之所以會出現肌抽躍現象,有以下幾種可能:
(1)缺鈣:缺鈣可導致肌肉和神經的興奮性亢進,引起痙攣抽搐,所以建議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應及時補充鈣質,特別是嬰幼兒、青年少年、孕期婦女及老年人。
(2)過於勞累:工作壓力大、長時間加班、睡眠質量不好等,這些情況都會導致精神不好,建議勞逸結合,合理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
(3)症狀性肌抽躍:若伴有頭痛、頭暈等情況,需要做腦部CT或核磁共振檢查,從而判斷這種肌抽躍是不是由於腦部有病變而表現出來的症狀,如腦的退化性疾病、腦細胞的代謝性或儲存性疾病、腦外傷後遺症等,也就是說,睡覺時頻頻出現身體突然抖動,也許是大腦在發出求救訊號,告訴你身體已經亮起紅燈,你該應該去醫院看病了。
如何減少肌抽躍現象?
(1)多伸展肌肉:睡覺前可以伸展腓腸肌、足部肌肉,這樣做有助於預防抽筋。
(2)規律作息:生活規律上也要注意及時調節。白天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晚上即使沒睡好也要按時起床,這樣堅持數日,就會逐漸好轉。
(3)及時就醫:偶爾睡覺時突然抽動一下的現象是正常的,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如果睡覺時頻頻出現身體抖動須重視,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醫。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上課趴桌子上眯一會,結果剛睡著沒多久,突然虎軀一震,瞬間被嚇醒,還被老師和同學嘲笑一番。睡得好好的,身體為什麼會突然皮這一下呢?
有人說缺鈣,有人說在長個,還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認為,睡覺時突然抽動是因為呼吸頻率降幅太大,大腦認為身體快死亡了,所以傳送一個脈衝使身體覺醒,但這種說法目前沒有依據。
那這種突然抽動一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學術上通常將這種經歷稱為“入睡抽動”。指人在即將入睡時,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動。在此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自由墜落感甚至是模糊的夢境,並很可能導致驚醒。
至於抽動的原因,一種猜想認為,在個體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時,網狀啟用系統負責控制這一轉換過程,包括心跳減慢、體溫下降、呼吸變緩,肌肉放鬆。入睡抽動可能僅僅是網狀啟用系統資料出錯時產生的一種副作用。
另一種更有趣的解釋認為,這是我們睡在樹上的猴子祖先怕自己睡著了從樹上掉下來摔死而產生的一種應激反應模式。
當肌肉徹底放鬆時,大腦會基於這一應激反應模式以為我們在自由墜落。出於保護需要,大腦指揮全身肌肉馬上行動,試圖在下墜的過程中抓到東西。於是本已放鬆的肌肉就突然收緊,導致入睡抽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