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蜜蜂養殖學習間

    首先糾正主題,這病不叫:水稻菌核病,真名叫:水稻菌核稈腐病,該病是由: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球狀菌核病等引起的,在中國各稻區均有發生。

    1.病害症狀: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症狀相似,主要侵害稻株下部葉鞘和莖稈,起初在近水面葉鞘上產生褐色小斑,後擴充套件為黑色縱向壞死線及黑色大斑,斑上著生稀薄淺灰色黴層,病鞘內常有菌絲塊。小黑菌核病不形成菌絲塊,黑線也較淺。病斑繼續擴充套件使莖基成段變黑軟腐,病部呈灰白色或紅褐色而腐配。剝檢莖稈,腔內充滿灰白色菌絲和黑褐色小菌核。侵染穗頸則引起穗枯。褐色菌核病,使葉鞘變黃枯死,不形成明顯病斑,孕穗時發病致幼穗不能抽出。後期在葉鞘組織內形成球形黑色小菌核。灰色菌核病,葉鞘受害形成淡紅褐色小斑,在劍葉鞘上形成長斑,一般不會導致水稻倒伏,後期在病斑表面和內部形成灰褐色小粒狀菌核。

    2.病害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稈腐病的發生與田間菌核數量、天氣、肥水、品種及其水稻生育期的抗病性以及飛蝨等蟲害情況相聯。初步分析是,如田間菌核數量大,飛蝨、葉蟬為害猖獗,偏施、遲施氮肥,排水、通風不良或長期深灌,施用未腐熟有機肥,高溫乾旱天氣大量蒸發造成田間各種物質濃度加大,鹽鹼加重,後期排水過早造成缺水乾旱,天氣高溫多溼或後期高溫乾旱,品種感病等都是使病情加重的原因。發病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主要以菌核在稻茬和稻草或散落於土壤中越冬,可存活多年。當整地灌水時菌核浮於水面,粘附於秧田或葉鞘基部,遇適宜條件(17℃)菌核萌發後產生菌絲侵入葉鞘,後在莖稈及葉鞘內形成菌核。有時病斑表面著生淺灰黴層,即病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透過氣流或昆蟲傳播,可造成再次侵染,但主要以病健株接觸短距離侵染為主。菌核數量是次年發病的主要因素。

    3.防治方法: ①選抗病品種,病稻草要高溫漚制,收割時要齊泥低茬割稻。實行水旱輪作;插秧前打撈菌核;加強水肥管理,淺水勤灌,適時曬田,後期灌跑馬水,防止斷水過早。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特別是鉀肥,忌偏施氮肥。②藥劑防治在水稻分櫱至拔節期,每畝用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00克,或40%富士一號125克,對水噴在水稻植株基部;在始穗期噴藥2次,每隔7天噴1次;孕穗末期噴藥3次,每隔6天噴1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開一個賣酒水店,家裡人反對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