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鴨梨心理
-
2 # 愛尚優品Lily
面子只是一個方面。
1、和大家對心理諮詢的認識,理解有關。
2、和心理諮詢老師的引導及課程在學生中的推廣也有關。
3、現在有很多靈活的心理諮詢教育課程,透過藝術方式(美術畫,沙盤遊戲,團體遊戲等等)觀察學生表現,分析治療。團裡療育與一對一相結合。
總之,任何事物都在發展。突破傳統,發現新的方式方法,才有新發展。
-
3 # fanny77679
近年來 校園心理諮詢室逐漸走進校園 重視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然而效果並不顯著 許多學生在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並沒有求助心理諮詢師 這很大的原因是很多人並不把心理問題當成病 等到嚴重的時候已經晚了 抑鬱症 焦慮症已經出現嚴重影響生活的地步 而這樣的程度又已經不是校園心理諮詢師的能力範圍範疇 這就需要求助專業的精神心理醫生 而這樣就不要藥物與物理治療 不可謂不繁瑣
而針對校園心理健康的問題 我覺得 在開始之初應該廣而告之 利用輔導課的時間向學生講解心理健康對於人類生活的影響 只有學生了解到心理健康是怎麼一回事 他們才不會去排斥心理諮詢
其次 在華人眼中 心理出現疾病等同於精神病 這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所以這就造成很多人對於自身心理上的問題難以啟齒 我認為作為中學生的他們 對於這件事他們的心理上會更薄弱 他們害怕自己去諮詢室的事情被其他同學知曉 因為這樣有可能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或疏遠 這也是很多學生並不願意去心理諮詢室的原因之一 所以這就需要學校對於這一塊管理上的隱秘性 如何有效的保護學生的隱私
最後作為心理諮詢師 除了自身紮實的人專業知識技術外 更應該作到察言觀色 與學生有一種親密的關係 讓學生信賴 這樣能更進一步的完成心理諮詢的工作 再一方面 校園之大 心理諮詢師的人數缺不是很多 所以班裡學生的情況 也需要班主任、科任老師、以及家長及時的關注留意 畢竟每一個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他們都有這個年齡上不同的困擾 當然如果面對面學生無法啟齒 是否可以開展出網路留言 微信交流 假使學生不願意顯漏身份 也可以進行匿名留言線上交流
-
4 # 煢煢孑立heishy
面子問題,,如果你的同學去找了了諮詢師你可以保證一點芥蒂都沒有嗎?估計會被同學給隔離什麼的,典型的冷暴力。。學校如果真有心為學生考慮,應該在公共場合提供相關的網站或者聯絡方式,比如心理諮詢師的電話微信,讓學生私下先跟心理諮詢師溝通一下。也就能稍微摸底了。而且有些話不好當面說,但適合透過微信等這樣的不見面方式發洩出來。。。。。如果只是開設個心理諮詢室更多的是擺設而已。
況且如果學生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有些甚至嚴重到要自殺或者犯罪,雖然還沒做,但可能只是缺少一個爆發的催化劑而已。。。學校為了避免惹事,會讓學生退學。進一步刺激學生,興許就真爆發了。。。。。而作為一個學生,又有誰會願意背上這種莫名其妙的心理問題包袱。你說我有,我就真有嗎?萬一影響到我畢業什麼的呢?萬一我去過心理諮詢,被同學看到然後被嚼舌根,被隔離了呢?所以如果學校真的為了學生考慮,更應該讓學生暗中諮詢而不是那麼誇張的擺在檯面。。。擺在檯面僅僅只是為了做個樣子而已。。
-
5 # Shapiro
我建議大家有一說一,不要一竿子打翻一片人。你所在的校園心理諮詢室是一個擺設,那是你學校,不能代表其他學校甚至整個中國。至少我們學校不是一個擺設,我們這裡不少中小學心理諮詢室都有在正常運作。
一個學校心理諮詢室會不會成為擺設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校長,校長重視了就會開展得好,校長不重視就可能隨便敷衍,不誇張的說,一個校長代表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學校心理諮詢室如果成為擺設很可能是學校領導不重視。我們心理健康教育界流傳這樣一句玩笑話“心理健康教育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可以不要。”
更進一步的原因是政策上沒有硬性的規定,比方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版》裡面提到每所學校都要配備專兼職心理老師,檔案並沒有說一定要專職老師,兼職也可以,於是很多學校不招專職心理老師,隨便叫幾個政治老師、生物老師甚至是校醫在心理諮詢室掛個名就算完事了,反正政策上寫了兼職心理老師也可以。這就是沒硬性規定,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做得好不好,心理諮詢室會不會成為擺設,就看學校領導的意願的,想做就做得好,不想做自然成為擺設。
學生不愛去心理諮詢室的可能原因有這樣幾種情況。
1.諮詢室沒有正常值班,有時開有時不開;上級來檢查的時候開,不來檢查關。學生不是不愛去,根本就是不知道咋見到心理老師。
2.心理科普宣傳做得不到位。學生很少有機會了解心理學,常常會把去尋求心理幫助的學生稱作是“心理變態”“神經病”之類的,如果心理老師有做好科普宣傳自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3.心理老師的專業程度。優秀的心理老師有辦法在學生面前展現他的專業形象,獲得學生的信任。
4.心理諮詢室的開放程度。我們學校心理輔導中心學生活動很多,有心理社團、心理活動課、靜心室值班、心理普查個別訪談、心理閱讀區,學生常來做各種各樣的活動,就不會覺得奇怪了,來了也不會感覺好像偷偷摸摸的樣子,不少學生來做心理諮詢也並不忌諱被被人知道。
-
6 # 張四小姐
我認為不是擺設,心理諮詢師還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時候任課教師的話學生不是很信任的話,找心理諮詢師還是有必要的,只是很多學生覺得自己沒有問題,一般是不會進的,不是因為面子問題。
我想說我曾經有個學生,很刻苦努力的孩子,可是家庭比較窮,父親常年不在家,跟著母親在家,有個姐姐早就不上學打工了,高中的時候孩子母親得了乳腺癌,高一的時候我就教他,他本來在普通班,經過努力考過來的。很討人喜歡的孩子吧。
高二時候還是快班,可是他有些迷上了上網,我勸過多次,他也總是答應,可每次回家再來都要上網咖,我有些煩惱,給班主任交待看好他。就這樣高三竟然出了快班,正好我做了普通班班主任,可是他的母親病情惡化,在快過年的時候去世了,他那段時間精神狀態很不好,也不會自我排解,總是憤怒,睡覺,偷偷哭泣,我安慰勸說都沒有用,於是我找到學校的二級心理諮詢師,把情況給諮詢師大致說一下,讓他幫助他,我把大師帶去找幾次心理老師後情況好轉,一直到高考前情況基本穩定,如果沒有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我和這個孩子真是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心理諮詢室還是很有必要的!
-
7 # 孝雄老師
感謝提問,我覺得很有必要存在,而現狀是很多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沒有學生進去,從而成了一種擺設,那是不是孩子心理都很健康呢?都不需要呢?回答肯定不是的,關鍵在於父母以及學校缺乏對這方面的引導與教育,讓學生們對於心理諮詢室的看法是:自己心裡不健康、心理有病才去,是件見不得人的事情。孩子們的想法是不成熟的,所以更需要去引導正確看待心理諮詢,是為了幫助自己排解內心的苦悶,讓自己更加的開心與快樂的成長。
-
8 # 聖安米悅心理諮詢
1、能及時瞭解和掌控全校師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2、可以定期向學校及有關部門提供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資訊。
進而提出改進學校工作的建議或預案,不斷最佳化學校教育方式方法,使學生可以健康全面發展。
3、透過多種途徑和活動可以在師生中傳播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積極開展面向全體師生的形式多樣、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活動,在豐富全體師生業餘活動的同時,不斷提高師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
4、可以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升學指導和心理諮詢。
在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個性能力特點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和家長做出適度、理性的選擇。
幫助他們健康成長。能鑑別需要轉介到高一級心理諮詢或治療部門的學生,在與家長、教師和相關領導充分溝通的基礎上,進行轉介。
6、能幫助校內的教師更好更科學的開展工作。
充分依靠班主任、學科教師、學校管理者等校內各方面力量開展全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並根據需要協助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的工作。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幫助全校教職工提高心理教育能力和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諮詢室即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和教職工疏導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預防和干預惡性事件的發生,又可以提高全體師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幫助他們發掘潛能,完善人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回覆列表
有的病人討厭去醫院,覺得自己什麼情況自己最清楚,吃點藥或者挺一挺也就過去了,不值得去醫院。
就像有的生病的人一樣,學生在出了心理問題或者有心理困惑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也是不想去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的。究其原因,我認為,第一,心理學在中國還沒有西方那樣的普及和認同,所以在學生看來,進入心理諮詢室進行心理諮詢,會被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會被他人嘲笑。這樣的一種心理是導致學生不去諮詢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第二,有的學生真的是覺得自己沒什麼問題,自己慢慢就好了,缺乏心理學相關的知識,所以說對於心理諮詢這一方面,有牴觸心理。第三,心理諮詢的普及度以及學校心理諮詢師的資質,可能也是學生不願意去的一個原因。學校心理諮詢室的教師的諮詢水平以及諮詢效果,對於學生是否去諮詢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第四,對於學生自身來說,學生性格的問題,內向、自卑等性格會導致其出現心理問題也不會去諮詢。第五,學校自身的對於心理問題的重視力度不夠,所以對於學生而言,在出現心理問題之後,想不到或者不想去心理諮詢室進行諮詢。
綜上所述,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是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解決的一個平臺,導致學校心理諮詢室旁落的原因並不是學生的心理問題變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其原因,才能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