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花八門20

    謝謝邀請!農曆七月初七在我們家鄉叫鬼門開,農曆七月初七這天鬼門就開了,家裡去逝的親人都在這一天回到陽間,回到家裡,直到七月十四的中元佳節才離去,回到陰間,鬼門關閉,在七月十四這天傍晚時分,家家戶戶必備冥錢箱包、金山銀山、靈屋、紙錢焟燭、金童玉女等紙紮,箱包上寫上亡者姓名和自己的關係,還有靈屋地契合同亡者收乾等字樣,有幾個亡者親人就用石灰畫幾個圈,將寫有亡者名字的箱包分別放入石灰圈裡,殺雞淋血、敬香點燭、化紙敬酒、燃放鞭炮禮畢。這就是中元佳節的整個過程。謝謝!

  • 2 # 九香紫砂文化

    用鳳仙花染指甲

    “七月七日婦女採鳳仙花染指甲,祀織女星乞巧。”(清康熙、雍正年間編成的《古今圖書整合·歲功典》載。)用鳳仙花染指甲不僅突出了女子指甲的妙麗,而且從染指甲的水平、審美觀念上也能看出婦女在點綴指甲的手藝之“巧”。很多人都是在指甲靠前的當中染一片,周圍稍淡,並不全部染紅。由此看來,乞巧乞的不僅是手巧,更是女性本身的美麗之“巧”。

    宋代“染指甲”風俗畫

    (原先在端午節有婦女們用鳳仙花染指甲的習俗 後延伸到七夕節染指甲)

    以露水洗臉洗髮

    七夕節前一晚,用碗或盆接露水,第二天用這露水洗臉就可以獲得“好顏色”,即好的容貌。據浙江志書,台州府“七月七夕置水於簷外,散花其上, 以乞巧於織女。次日婦女滌梳具,並濯發。”

    沐浴天孫聖水

    七夕風俗傳到廣東之後,因為廣東天熱,七月初更是炎熱難熬之時,因而同當地風俗結合,形成“沐浴天孫聖水”的節俗。清初屈大均(1630—1696)在其《廣東新語·事語》中說:“七月初七夕為七娘會,乞巧,沐浴天孫聖水。以素馨、茉莉結高尾艇,翠羽為篷,遊泛沉香之浦,以象星槎。”後又衍生出泛舟的習俗。

    問字、訂婚

    古代的“問字”也叫“問名”,是在提親之後問對方的生辰八字,為聘定(定婚)前一種初步確定婚姻關係的儀式。七月七日男家饋贈豐厚的禮品至女家,基本相當於聘禮。《古今圖書整合·歲功典》引河南志書,白水縣記載:“七月七日男家饋女儀競豐,幾與聘等。”湖廣志書中也有記載新田縣於七月七日“多定婚納彩”。

    最初牛郎織女的傳說表達了人們衝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縛,渴望自由戀愛的思想追求。隨著七夕民俗文化的傳播,七夕民俗逐漸進入了牛郎織女傳說的愛情核心中,除了乞巧、乞子,乞豐收、乞功名等內容在乞巧節中開始呈現。

    供摩睺羅

    供摩睺羅是宋朝吳蘇一帶的乞子習俗。宋代蘇州虎丘有玩具市場,被稱為“虎丘耍貨”,包括泥娃娃、泥美人等,皆彩畫鮮妍,製作精良。婦女供養摩睺羅以祈求多子多福,小孩購買泥娃娃玩樂,好不歡樂。

    供摩侯羅 出自《東京夢華錄》

  • 3 # 潮聲饒韻

    農曆七月初七,民間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相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相會的日子。在農曆七月初七這個日子,潮汕地區有叫“出花園”的民間傳統習俗。

    “出花園”也就是舉辦成人禮的意思。在潮汕地區,孩子長到15歲的時候,父母都會去找算命先生給自家的孩子算一算命,是否需要給孩子“出花園”的,一旦需要,無論男女都必須過這個關。

    在潮汕地區,孩子長到15歲時,在農曆七月初七這天,父母都會給孩子準備好新衣服、一雙木屐、祭拜“父婆娘”的一些物品,在家裡舉辦儀式。在這一儀式之後,意味著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在今後的生活中做事、生活、言行舉止要像大人一樣,不再是整天貪玩耍的孩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G6、帝豪GL和睿騁CC,這三款車哪款價效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