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姓的鼻祖是共工。
據史籍《元和姓纂》、《尚書》等的記載,共工是上古炎帝的後裔,在黃帝時期世襲為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職,被人們尊為水神。史書中描述:“共工,人面,蛇身,朱發”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種美好描繪。古代共工氏部族的活動中心,在大河(黃河)中游地區,以及伊水、洛河流域。
據古史記載,到了顓頊帝時期,共工起兵與顓頊爭天下,後失敗。傳說共工在失敗後,一怒之下一頭撞倒了西北方支撐天地的不周山,造成了天塌地裂,引發了大洪水時代,因此被逐出中原。
共工氏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代子孫忘記自己是水神,便在自己名字“共”的旁邊加上“氵”偏旁,成“洪”字,留給後世子孫為氏,因此其後裔中有以之為姓氏者,稱洪氏,世代相傳。洪氏族人多尊共工為洪氏的得姓始祖。
擴充套件資料
洪姓名人:
1,洪覺範
宋代新昌人。以其書而出奇,同縣人鄒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淵材以其音樂而出奇,人稱新昌三奇。 洪興祖:南宋丹陽人。公元1090-1155年,字慶善。與孔端明、張炳、周林同時被召赴翰林院考試,名列第一,官秘書省正字。
2,洪适
南宋鄱陽人,公元1117~1184年,南宋金石學家、詩人、詞人。初名造,字溫伯,又字景溫;入仕後改名適,字景伯;晚年自號盤洲老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長子,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封魏國公,卒諡文惠。
洪姓的鼻祖是共工。
據史籍《元和姓纂》、《尚書》等的記載,共工是上古炎帝的後裔,在黃帝時期世襲為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職,被人們尊為水神。史書中描述:“共工,人面,蛇身,朱發”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種美好描繪。古代共工氏部族的活動中心,在大河(黃河)中游地區,以及伊水、洛河流域。
據古史記載,到了顓頊帝時期,共工起兵與顓頊爭天下,後失敗。傳說共工在失敗後,一怒之下一頭撞倒了西北方支撐天地的不周山,造成了天塌地裂,引發了大洪水時代,因此被逐出中原。
共工氏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代子孫忘記自己是水神,便在自己名字“共”的旁邊加上“氵”偏旁,成“洪”字,留給後世子孫為氏,因此其後裔中有以之為姓氏者,稱洪氏,世代相傳。洪氏族人多尊共工為洪氏的得姓始祖。
擴充套件資料
洪姓名人:
1,洪覺範
宋代新昌人。以其書而出奇,同縣人鄒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淵材以其音樂而出奇,人稱新昌三奇。 洪興祖:南宋丹陽人。公元1090-1155年,字慶善。與孔端明、張炳、周林同時被召赴翰林院考試,名列第一,官秘書省正字。
2,洪适
南宋鄱陽人,公元1117~1184年,南宋金石學家、詩人、詞人。初名造,字溫伯,又字景溫;入仕後改名適,字景伯;晚年自號盤洲老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長子,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封魏國公,卒諡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