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詩句融情於景,開頭四句描繪花開花落之景,抒發相思之情。“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不管是花開還是花落,薛濤之情惟自知,此時最相思,相思無人解,何處話淒涼?悲矣!再看“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一句,“結同心”“遺知音”坦誠而直率地表露出薛濤渴求覓得有情郎“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的心跡,可見其寂寞成殤飄零無依的現狀。緊接著又寫“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僅一個“復”字,叫人不由得心生憐憫,對春光易逝的憂愁正要慢慢消退,奈何那無知春鳥又要在枝頭鳴叫提醒著世人又是一歲春光蹉跎,何其哀愁啊!從結構上看,詞句回答了上文的相思之所在,又很好地將下文過渡到描述感慨時光荏茬,待字閨中容顏老去的苦悶之情。薛濤透過“風花”“同心草”“花滿枝”“春風”等景物,看著枝頭最美的花朵,數著指尖流走的時光,就像看著自己的美麗在徒勞地開放,兀然地凋零,卻還是“佳期猶渺渺”一次次讓“結同心”的美夢幻滅,沉浸在知己難求、知音渺渺的痛苦裡。出處:出自唐代女詩人薛濤的《春望詞》。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薛濤,768~832,字洪度,唐朝長安人,生於大曆五年,卒於大和六年。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父死家貧,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後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詩詞。創“薛濤箋”。薛濤正式集子叫《錦江集》,共五卷,詩五百餘首,沒有流傳下來。後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濤詩》一卷,是從《萬首唐人絕句》等選本拼湊起來的。這首《春望詞》寫於薛濤隱居浣花溪時期。此時,她雖剛年過四十,卻已飽經人生滄桑。十二年屈辱的樂伎生涯中,她曾被罰往荒蠻邊關,也曾擁有過節度府校書郎的尊貴地位。在終於脫離了樂籍恢復了自由身後,她一身素淡的女冠服,在浣花溪畔開始了新生活。本該是高興的事,但是若無那有情人分享,便成了那“空谷幽蘭”“棧橋梅花”只能孤芳自賞,活脫脫透著一股淒涼。
賞析:詩句融情於景,開頭四句描繪花開花落之景,抒發相思之情。“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不管是花開還是花落,薛濤之情惟自知,此時最相思,相思無人解,何處話淒涼?悲矣!再看“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一句,“結同心”“遺知音”坦誠而直率地表露出薛濤渴求覓得有情郎“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的心跡,可見其寂寞成殤飄零無依的現狀。緊接著又寫“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僅一個“復”字,叫人不由得心生憐憫,對春光易逝的憂愁正要慢慢消退,奈何那無知春鳥又要在枝頭鳴叫提醒著世人又是一歲春光蹉跎,何其哀愁啊!從結構上看,詞句回答了上文的相思之所在,又很好地將下文過渡到描述感慨時光荏茬,待字閨中容顏老去的苦悶之情。薛濤透過“風花”“同心草”“花滿枝”“春風”等景物,看著枝頭最美的花朵,數著指尖流走的時光,就像看著自己的美麗在徒勞地開放,兀然地凋零,卻還是“佳期猶渺渺”一次次讓“結同心”的美夢幻滅,沉浸在知己難求、知音渺渺的痛苦裡。出處:出自唐代女詩人薛濤的《春望詞》。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薛濤,768~832,字洪度,唐朝長安人,生於大曆五年,卒於大和六年。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父死家貧,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後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詩詞。創“薛濤箋”。薛濤正式集子叫《錦江集》,共五卷,詩五百餘首,沒有流傳下來。後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濤詩》一卷,是從《萬首唐人絕句》等選本拼湊起來的。這首《春望詞》寫於薛濤隱居浣花溪時期。此時,她雖剛年過四十,卻已飽經人生滄桑。十二年屈辱的樂伎生涯中,她曾被罰往荒蠻邊關,也曾擁有過節度府校書郎的尊貴地位。在終於脫離了樂籍恢復了自由身後,她一身素淡的女冠服,在浣花溪畔開始了新生活。本該是高興的事,但是若無那有情人分享,便成了那“空谷幽蘭”“棧橋梅花”只能孤芳自賞,活脫脫透著一股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