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溫(862—927) 唐末五代時海州朐山(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人,字敦美。少為鹽販,後投楊行密,遷至右衙指揮使,與張顥分統牙兵。自天佑二年(905)起,與顥以擁立楊渥而秉政。五年。殺渥,立楊隆演,又殺顥遂專吳權。后土國公,兼兩浙招討使。十六年,擁隆演即吳國王位,自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執政期間政治寬平,與吳越罷兵媾和,轄區社會較為安定。 徐溫(862年—927年),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蘇東海)人,南唐建立者徐知誥(李昪)養父,本為唐末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帳下右衙指揮使。 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去逝,長子楊渥繼立,十分驕傲奢侈,將領們頗感不安。因此徐溫與左衙指揮使張灝於天佑四年(907年)發動政變,共掌軍政,楊氏大權旁落。次年(908年)殺楊渥,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不久,徐溫又殺張灝,遂獨攬大權。徐溫個性多疑,所信任的只有謀士駱知祥、嚴可求而已,掌權後逐步翦除楊氏舊將勢力。 南吳天佑十二年(915年)徐溫受封為管內水陸馬步諸軍都指揮使、兩浙都招討使、守侍中、齊國公,鎮潤州(今江蘇鎮江)。天佑十六年(919年)楊渥登吳國王位,封徐溫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東海郡王。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被追封為齊王,諡忠武王,養子徐知誥繼位。徐知誥建南唐後,追諡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徐知誥恢復原姓,並改名李昪後,再改廟號為義祖。(1) (1)一說徐知誥先建徐齊,以徐溫廟號為太祖,待改國號為大唐(南唐)後,始改為義祖。
徐溫(862—927) 唐末五代時海州朐山(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人,字敦美。少為鹽販,後投楊行密,遷至右衙指揮使,與張顥分統牙兵。自天佑二年(905)起,與顥以擁立楊渥而秉政。五年。殺渥,立楊隆演,又殺顥遂專吳權。后土國公,兼兩浙招討使。十六年,擁隆演即吳國王位,自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執政期間政治寬平,與吳越罷兵媾和,轄區社會較為安定。 徐溫(862年—927年),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蘇東海)人,南唐建立者徐知誥(李昪)養父,本為唐末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帳下右衙指揮使。 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去逝,長子楊渥繼立,十分驕傲奢侈,將領們頗感不安。因此徐溫與左衙指揮使張灝於天佑四年(907年)發動政變,共掌軍政,楊氏大權旁落。次年(908年)殺楊渥,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不久,徐溫又殺張灝,遂獨攬大權。徐溫個性多疑,所信任的只有謀士駱知祥、嚴可求而已,掌權後逐步翦除楊氏舊將勢力。 南吳天佑十二年(915年)徐溫受封為管內水陸馬步諸軍都指揮使、兩浙都招討使、守侍中、齊國公,鎮潤州(今江蘇鎮江)。天佑十六年(919年)楊渥登吳國王位,封徐溫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東海郡王。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被追封為齊王,諡忠武王,養子徐知誥繼位。徐知誥建南唐後,追諡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徐知誥恢復原姓,並改名李昪後,再改廟號為義祖。(1) (1)一說徐知誥先建徐齊,以徐溫廟號為太祖,待改國號為大唐(南唐)後,始改為義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