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體育人生Jack

    呵呵,郭拜了主流相聲名家侯耀文(也是體制內,曲協的領導)為師,得到了相聲江湖地位,最主要的得到發展時間和機會。郭在師傅過世後來感覺像個無家的孩子,同時也感到危機感,策劃了一場主動出擊的好戲,一,把相聲劃分為"主流和非主流",自己屬於非主流相聲,進行網路炒作,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二,組織網路攻擊辱罵主流相聲提升自己存在感,讓輿論和其他相聲劇場以他為主,如果不從就攻擊。 這樣他也知道自己相聲遲早被人聽著乏味雷同,包袱手法單一,但以上種種這些都需要很大資本支援,所以出來主持拍電影等商業來貼補開支。就是一出自保的商業策劃而已,誰也別罵誰,人在做天在看,結果會告訴你們真相的。

  • 2 # 使用者11905157991

    其實在郭德綱出名之前根本沒有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之分。

    當年曝露在我們面前的相聲演員都很光鮮,上上晚會、拍拍電影電視、做做主持嘉賓……。但是如果我們注意觀察細節,我們會發現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永遠是那麼幾個熟悉的面孔,其他的相聲演員過得怎麼樣,我們無從得知。

    行業蛋糕就這麼點,當然是掌握資源的幾位先吃,吃完了還剩點才會輪到其他人。資源越是緊缺越顯得關係重要,人人都放棄業務專心於鑽營人際關係了,結果整個行業派系林立,山頭迭起。

    那麼如何判斷是不是自己人呢?

    一看師父是誰。二看乾親是誰。三看單位是哪個。

    很幸運,初到北京的北漂郭德綱三樣都中獎了,一個也沒捱到。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同行都排斥郭德綱,帶你一起玩沒什麼好處還分走自己的利益,憑什麼?

    其實當郭德綱開始調侃自己是非主流相聲演員時,是很心酸的。人都渴望被承認被認可,而這種排斥歧視帶來的壓力也只能透過自我調侃來宣洩。

    早年的郭德綱就像個小丑,尋求一切可能賺錢的機會,只要能掙錢幹什麼都行,有了錢小劇場才能維持,自己才能說自己想說的相聲。

    開始同行看郭德綱就是個笑話,但是慢慢笑話變成了行業神話,看笑話的自己反倒成了笑話時,巨大的位置轉換帶來了強大的心理落差。原先郭德綱自嘲的非主流相聲演員也變成了別有意味,同樣原先郭德綱羨慕的主流體制相聲演員再從郭德綱口中說出也帶上了嘲諷色彩。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當郭德綱走紅之後各種或真或假的黑料被同行爆出。為什麼以前不說,因為落魄的郭德綱不值得他們說;為什麼現在要說,因為不說對不起自己,萬一把郭德綱搞下去了,自己還有可能上位。

  • 3 # 蕭陶

    主流和非主流相聲演員,這就是一個炒作的概念。

    拜侯耀文為師後,郭德綱被侯耀文延攬到鐵路文工團說唱團。雖然沒有解決編制問題,但郭德綱也算團裡的簽約演員。有一年,鐵路文工團說唱團在北展辦專場演出,為擴大郭德綱的知名度,侯耀文讓郭德綱擔任主持人。事後,郭德綱對採訪他的北京臺記者說,他是主流相聲演員。當時,他說這話無非是要告訴別人,他已成為體制內的相聲演員。換句話說,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就是體制內的相聲演員,可反之不亦然。

    侯耀文去世後,郭德綱失去了靠山。他不再說自己是主流相聲演員了,而是以非主流相聲演員自居。這麼做當然不為別的,而是為了博取同情。同情弱者是人的本能。郭德綱諳熟人的心理,無所不用其極。

    事實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主流與非主流相聲演員。既是如此,也就談不上兩者之間的關係。非要說關係,最多隻能說曲協裡的相聲演員與曲協外的相聲演員的關係。可加入曲協的也有很多是小劇場裡的演員,他們跟郭德綱一樣,沒有院團,不拿工資,自食其力。他們中的一些人跟郭德綱有互動和來往,有的關係還不錯。單純為郭德綱設一陣營,去找對立面,再把這些人歸到另外一個陣營,實在不是一件明智的事。說相聲就是說相聲,不要分幫分派,拉幫結派,搞鬥爭。

  • 4 # 青春有悔28

    我覺得根本就沒有主流和非主流相聲,只是有些人把郭德綱和說相聲的區分開了,相聲就是逗樂的,,怎麼會有主流非主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免費外勤管理軟體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