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傑說職場
-
2 # 海步深河尚
國企七險兩金,扣完其他費用,工資到手4000多元,非常不錯。
這個工資,相當於私企6400元月薪,但是國企有每週雙休和節假日,沒啥急事就不用加班。退休的時候,企業年金大約返還100萬元左右。
私企打工,主要是不穩定,很多私企不給交社保,或者是按照最低標準交。不停更換工作地點,對生活和家庭都有影響。私企經常加班,而且很難保障幹到退休。網上不斷傳出,私企辭退35歲以上的員工。
私企老闆的素質很難說,也許你更換幾次公司,才可以遇到好老闆。
-
3 # 職場火鍋
呆!房價4700,能買嗎?看似哭慘,實則像凡爾賽。月薪能換一平米,你說能買嗎?!北上廣,你這七八萬的年薪買不到一平米。
應該用這樣的凡爾賽體:在一家國企,薪酬太低了,每月工資只夠買兩平米。
知乎人一看,以為你月薪十幾萬呢。
言歸正傳,作為國企老HR,給你算一筆賬:
第一,先定位。房價4700元一平米,咱們直奔五線小縣城去了。
第二,年薪到手8萬,月到手7千,月薪稅前至少8500,年薪至少10萬了。
第三,國企承諾你年薪到手七八萬,這是底線!底線!記住,國企人說到手多少錢,那就是指最少八萬,實際12萬以上。因為國企人不會把補貼、津貼、福利、社保、浮動獎金算年薪的。
為什麼呢?你問國企人收入,國企人習慣於回答到手的工資,而且是基本工資。比如,你問國企人月薪多少啊。國企人一定回答5000元。其實,國企人的工資結構是,基本工資5000元,崗位工資2000元,津貼600,通訊補貼600,午餐費600,交通補貼600,月預支獎2000元。他的工資條上最後一欄可能是12000元。但他們就是習慣說基本工資,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固定的部分,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固定的,所以,不能算工資。
第四,七險二金。神一般的存在。縣級城市裡的國企,能給七險五二金。
七險,意味著兩點:生老病死,都無憂無慮了。藥費可以報銷95%以上了。退休金哇哇地高的。多出的兩個險,一個是補充醫療保險,一個是補充養老保險。
二金,意味著兩點:你每個月多出來2000-6000元。企業年金按照平均工資的2%+4%=6%,大約600元。住房公積金12%+12%=24%,大約是2400元。每個月多了3000元。
關鍵是,你利用公積金貸款,利息低到只有2%-3%,當年你就可以大房子了,用公積金貸款,一生無壓力還款,其實,你能貸出多少就是賺到了多少。
結論:第一,你的綜合月薪已經達到萬元以上,這個收入水平與北京上海社平工資持平。
第二,全國私營單位2019年社平3600元,非私營單位(國企公務事業單位)2019年社平工資6800元。你已經大幅度跑贏全國平均水平了。
第三,如果按照月薪5000元就超過90%的華人,你的月薪可以超過95%的人了。
在五線城市,房價4700,年綜合收入可達15萬左右,你可以像螃蟹一樣在縣城橫行霸道了。
回覆列表
有沒有發展,是無法透過薪資看出來的。能不能有所發展,還是看平臺、選擇還有你自己的努力程度。
說實話,我現在給很多剛剛進入職場的學弟學妹的建議就是:不要指望透過公司去謀求發展,要透過自己去謀求發展,因為在國企裡面,你的命運很大程度上還是在其他人手裡掌握著,還是受制於人。
1.平臺太小說實話,從你的薪資來看,收入馬馬虎虎,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
從發展來看,空間並不大,四五線城市,說明國企的層級並不是太高,規模有限,而且越是在小地方,人情的作用也就越大。
綜上分析,一方面是四五線城市,平臺小,天花板很明顯;另外,升遷靠關係和人情,在小地方的國企發展,能有什麼大的發展前途呢?就算能夠升起來,成為一個小領導,但是和一些在大型國企的同學相比,還是有差距的,企業就已經限制了你的發展道路。
2.個人選擇選擇是很重要的,選擇決定命運。說實話,在畢業的時候,我選擇在一個普通地方的國企當人力,我另外一個朋友選擇留在北京的一家國企當人力,當時我們的實力都差不多,但是在過了三年之後,再一碰頭,他的成長速度比我快多了,而且在北京已經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國企工作。
畢業後,選擇去什麼城市、什麼企業,選擇做什麼,都影響到了自己未來的發展空間和發展速度。
想要自己不那麼平庸,那就需要自己去重新審視下自己的選擇了。
3.個人努力這個時代,企業不會對每個個體負責,想要自己有發展,唯有靠自己,唯有自強才能萬強。
雖說平臺不怎麼好,但是個人努力也是非常關鍵的。寫出《三體》的大劉,是在娘子關發電站工作的,他利用所有的時間去寫作;還有體質內的當年明月,靠著《明朝那些事》,收入上百萬。
想要靠著國企發展,我覺得很難,你努力工作,但是未必會有發展,有這個精力還不如用來不斷的投資自己。
當然,自己要努力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才會有巨大的發展,在企業裡面,做人力的就往人力方向發展,辦公室的就去往公文寫作方向發展,選定一個領域,持續的做下去,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