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平線的石頭
-
2 # 名字長了不好記zzz
不是!主要是危機感,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日本是島國,資源貧乏,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更是讓日本時刻處於危機之中,加上週邊鄰國的虎視眈眈,讓日本時刻不具有危機感。
-
3 # 北京不冷東京熱
的確,你去看看日本的初中、高中的教科書,孔老夫子的論語,日本學生一定是要學的。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四書五經的名篇。
日本的確是受儒家文化印象很深的國家。據史書記載,公元285年即日本應神天皇16年,百濟人王仁帶著十卷《論語》和一卷《千字文》到達日本。這是儒學經典著作《論語》第一次到達日本,也是有史可靠的儒學第一次與日本的接觸。到了盛唐時期,日本進入了全面學習中華文化的高峰。據考證,日本遣唐使共派出12次,每次最多時300人到800人不等,中國的儒家文化思想及政治體制,全面深入到從日本的貴族到平民老百姓的生活中。
至於明治維新至今成為發達國家,原因就是尊儒嗎?
原因是多樣的,重視儒家中的精髓,為今所用,是日本的一大特點。
明治維新前後,西方的民本思想在日本開始傳播。如何解放民智,讓人民擁有更多權利,是日本精英階層的思考。這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為了不少人的參考。當然,二戰時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則另當別論。
另外,日本文化裡講究“和”,不但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也講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上下級的和諧,平級之間的和諧,男女之間的和諧,家庭之間的和諧,其實這也與儒家文化所倡導的相容天下、博大胸懷,兼收幷蓄,和而不同的觀念有關。所以日本的經濟結構,講究大財團帶小蝦米,大家一起組成企業聯合會,互相扶持,共同發展。相反鄰居的各種企業協會,可能就是形傘和神散了。
還有,日本武士道文化裡特別講究“忠”,這當然也和中國儒家文化思想的“忠君愛國”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雖然二戰時,這個異化成為了對皇國思想的迷思,但那之後忠這個字,仍然貫徹了日本人對企業,成為企業戰士的思想。所以日本的企業保持著人員的相對穩定,頻繁跳槽的人在日本沒有市場。另外,儒家還講究“義利之辨”,這也成為了日本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的道德支柱,既要講究利,也要講究德。
另外,對華人來說,很熟悉的一點是,儒家講究“中庸”,這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日本人的行為方式。所有人都謹慎自肅,注意與周邊的協調,絕對不出頭,這一方面保持了所謂的和,在日本的現代政治中,各個政治力量也注意鬥而求和,影響了日本人的思維與行事方式。
儒家可以說是深入日本文化的東西,一些日本人都不再去思考這是舶來品還是什麼,在他們看來,只要是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就值得擁有。儒家對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的作用,肯定是無法估值的。
-
4 # 手機使用者52200101141
無論維新還是維舊,社會上層人物是紳士是君子,國民也會學樣成為紳士淑女。凡社會上層人物都是偽君子都是屌絲都是貪官汙吏,國民也會學樣變成偽君子與屌絲。君子國與屌絲國孰強孰弱還用爭論嗎?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社會是反儒的。當時號稱日本啟蒙老師的福澤諭吉極力主張日本掙脫儒佛教主導的東亞文明的束縛,努力學習西洋文明。“乾脆趁勢開啟更大的窗戶,讓西方文明諸國的空氣吹襲日本,將全國的人心徹底推翻,在遠東建立一個新文明國,使日本與英國並駕齊驅,東西遙相呼應。”在他影響下,日本走上了“脫亞入歐”的道路,現實證明,日本的改革比清朝的“洋務運動”成功。當今世界,思想文化應該是多元化的,我們不是要徹底否定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思想有時代侷限性,我們只能選擇性的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