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軒轅讀史

    趙匡胤所謂的“篡位”並不是因為小皇帝才不配位,我覺得在柴榮去世前就有端倪了。

    首先,周世宗柴榮去世前精心設計的政局平衡被打破。柴榮可以說是五代十國時期比較有作為的君主,為鞏固皇權,他精心安排了自以為穩妥的政局架構,主要是對權力進行分割,不管是相權還是軍權,他都安排多人互相牽制。趙匡胤其實在柴榮去世前就已經有野心,積極拉攏各方力量為己所用。次相王溥與趙匡胤交好,自然也不會過於防範他,客觀上為趙匡胤兵變提供了便利;當時禁軍職位最高的九人中,除了李重進、韓通外,其餘都是親趙匡胤派。這都為趙匡胤發動兵變提供了便利。

    其次,歷史的客觀需求。柴榮死後小皇帝即位,太后把持朝政,真可謂“主少國疑”。再加上當時朝中派別林立,朝外又有藩鎮盤踞威脅,整個後周面臨著巨大的內憂外患。這種狀況下,客觀上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歷史人物站出來改變當時的局面,此時趙匡胤站出來其實是符合當時的歷史需求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裡面。

    所以,趙匡胤之所以“篡位”,一方面是周世宗柴榮給趙匡胤留下了“兵變”的機會,另一方面是當時的政治環境使然,並不是因為小皇帝的才不配位。而且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並沒有為難後周皇室,而是封幼主為鄭王,終此一生都沒有為難人家,更是在太廟立碑,告誡後人柴氏子孫不可言殺,所以才有了後來柴家的“免死金牌”。

  • 2 # 話史人

    當然不是。五代時期政變很常見,有力量的統兵將領掌握著國家生亡,握有軍權的將領真正控制著國家,看過了王朝更替,不少將領也有了當皇帝的心。柴進是否有德還無法證明,這是趙匡胤政變的藉口,做事有藉口,是師出有名,也好忽悠百姓,減少反對力量。

  • 3 # 行在山水間

    當然不是,因為趙匡胤重兵在握,在那樣一個亂世中,哪有什麼仁義道德,還說什麼應該不應該?手握軍隊便擁有天下,不當皇帝都不行,趙不是皇袍加身"被迫"當皇帝的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能不能吃咽炎片和金銀花潤喉糖,對身體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