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2

    晁錯是西漢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學貫儒法,知識淵博。深受文、景兩帝的器重和寵信。景帝前元三年,晁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鞏固大漢王朝的千秋大業,向漢景帝上書《削藩策》。漢景帝為了漢朝的長治久安,聽從了晁錯的建議,開始了“削藩”。但是就在晁錯的政治理想就要實現之時,他卻被腰斬於長安東市。他的蒙冤而死與文帝時代青年政治家賈誼的夭折,成為文、景時代最著名的兩大政治悲劇!晁錯蒙冤而死是因為朝廷大臣給他擬定的罪名是無臣之禮,大逆不道。朝廷大臣給晁錯擬定的罪名雖然很重,但並不是晁錯被殺的真實原因,那麼晁錯被殺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七國之亂”爆發後,朝廷的這一政策,立即激起了各諸侯王的強烈不滿,吳王劉濞首先決定起兵反叛,用晁錯的觀點來說,他提出《削藩策》是因為吳王必反。因為當時的吳國地處長江中下游,富饒之國,魚米之鄉,吳王煎礦得錢,煮水得鹽,富甲一方,勢可敵國,這樣下去,必有尾大不掉之勢,成為中央政權的隱患,因此必須削減其勢力。當漢景帝推行晁錯的削藩策時,吳王劉濞跳起造反,這再次肯定了晁錯的削藩政策。對於削藩策,文景時代朝中大臣也曾提出削藩政策,但未被採納。很多人都意識到藩王的尾大不掉之勢。問題是當晁錯提出削藩的時候,幾乎遭到朝中一片反對,而到了最後,當提出要誅殺晁錯時,朝廷幾乎是一片喊殺。那這又是為了什麼呢?

  • 2 # Tiekt鐵鐵

    晁錯(音cháo 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家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晁錯(死於公元前154年)也是獻身於帝國大業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155至前154年曾任帝國三個最高職務之一的御史大夫。據說他個人曾使《書經》免於亡佚,所以他不能絕對地被描述為反儒家的人。他比賈誼更堅強,是一個能有條理和系統地分析當時問題的務實的政治家。他勸景帝勇敢地對付諸王的挑戰;他總結了影響與匈奴關係的戰略和戰術;他力主採用為國家增加農業生產的措施。與賈誼一樣,他也很清楚秦的錯誤和缺點。滿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溼氣重難祛除,吃什麼食物可以排除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