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公海艦隊執行“彩虹行動”進行自沉,德國海軍精華損傷殆盡。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納粹德國海軍提出了雄心勃勃的“Z計劃”,其中計劃建造航空母艦4艘,其中有兩艘航母真正進行了建造,分別是“齊柏林伯爵”號和“彼得·斯特拉塞”號,可惜最終都沒有建造完成。
其中“齊柏林伯爵”號於1936年12月28日在基爾的德意志工廠開工,1940年6月停工,工程進度完成88%;1942年5月起進行了飛行甲板和彈射器的安裝工程,1943年1月工程再次停止;最後於1945年4月25日在斯德丁港自沉。“彼得·斯特拉塞”號於1938年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工廠開工,1940年3月26日取消建造並解體,造艦鋼鐵被挪作他用。
德國海軍的航母建造計劃最後夭折,除了德國必須優先將資源供應給陸軍發展之外,德國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的阻撓是重要原因。戈林是納粹元老、希特勒的主要助手,在納粹德國權勢極大,掌控空軍不讓任何人插手,號稱“在德國土地上一切會飛的東西都屬於我”,一直阻撓航母的建造,甚至於威脅航母竣工也不配給它艦載飛機。雖然海軍總司令雷德爾、鄧尼茲積極爭取組建海軍航空兵,但希特勒站在戈林一邊迷信其空軍制勝論的觀點,使得德國航母建設工作總是時斷時續,一直沒能投入使用。
實際上德國海軍一直很重視航母的建設,為了快速形成戰鬥力,除了建造正規航母之外,還在1942年利用重巡洋艦塞得利茨號、輕巡洋艦德格拉斯號、“歐羅巴”號郵輪、“波茨坦”號郵輪改造成輔助航母,但最終都因為戈林不給提供艦載機及飛行員而前功盡棄,浪費了時間和資源。
齊柏林伯爵航空母艦
基準排水量 24,500噸
滿載排水量 31,367噸
全長 262.5米
全寬 31.5米(水線)
最高速度 33.8節
續航距離 8000海里(19節)
乘員 船員1760人,飛行聯隊306人
艦載機 常規42架(戰鬥機12架,攻擊機30架),最大50架(10架梅塞施米特式109型戰鬥機,20架容克Ju 87型俯衝轟炸機,20架費策勒Fi 167型魚雷轟炸機)
武器裝備 16 × 15 cm SK C/28 guns;12 × 高射炮(10.5 cm);22 × 3.7 cm SK C/30 (防空);28 × 高射炮 (2.0 cm)
裝甲 水線部分裝甲為102毫米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公海艦隊執行“彩虹行動”進行自沉,德國海軍精華損傷殆盡。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納粹德國海軍提出了雄心勃勃的“Z計劃”,其中計劃建造航空母艦4艘,其中有兩艘航母真正進行了建造,分別是“齊柏林伯爵”號和“彼得·斯特拉塞”號,可惜最終都沒有建造完成。
其中“齊柏林伯爵”號於1936年12月28日在基爾的德意志工廠開工,1940年6月停工,工程進度完成88%;1942年5月起進行了飛行甲板和彈射器的安裝工程,1943年1月工程再次停止;最後於1945年4月25日在斯德丁港自沉。“彼得·斯特拉塞”號於1938年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工廠開工,1940年3月26日取消建造並解體,造艦鋼鐵被挪作他用。
德國海軍的航母建造計劃最後夭折,除了德國必須優先將資源供應給陸軍發展之外,德國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的阻撓是重要原因。戈林是納粹元老、希特勒的主要助手,在納粹德國權勢極大,掌控空軍不讓任何人插手,號稱“在德國土地上一切會飛的東西都屬於我”,一直阻撓航母的建造,甚至於威脅航母竣工也不配給它艦載飛機。雖然海軍總司令雷德爾、鄧尼茲積極爭取組建海軍航空兵,但希特勒站在戈林一邊迷信其空軍制勝論的觀點,使得德國航母建設工作總是時斷時續,一直沒能投入使用。
實際上德國海軍一直很重視航母的建設,為了快速形成戰鬥力,除了建造正規航母之外,還在1942年利用重巡洋艦塞得利茨號、輕巡洋艦德格拉斯號、“歐羅巴”號郵輪、“波茨坦”號郵輪改造成輔助航母,但最終都因為戈林不給提供艦載機及飛行員而前功盡棄,浪費了時間和資源。
齊柏林伯爵航空母艦
基準排水量 24,500噸
滿載排水量 31,367噸
全長 262.5米
全寬 31.5米(水線)
最高速度 33.8節
續航距離 8000海里(19節)
乘員 船員1760人,飛行聯隊306人
艦載機 常規42架(戰鬥機12架,攻擊機30架),最大50架(10架梅塞施米特式109型戰鬥機,20架容克Ju 87型俯衝轟炸機,20架費策勒Fi 167型魚雷轟炸機)
武器裝備 16 × 15 cm SK C/28 guns;12 × 高射炮(10.5 cm);22 × 3.7 cm SK C/30 (防空);28 × 高射炮 (2.0 cm)
裝甲 水線部分裝甲為10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