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大右
-
2 # 何老蔡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說性格的改變可以完全可觀測的改變智商,它沒有絕對的量化標準。
定義:性格是人對現實世界在一定時間範圍內較為穩定的態度,以及態度引發的認知和行為現象。
也就是說,態度會會影響認知,而認知能力則是智商的重要組成部分。
性格包括哪些:
1.對自己和外在世界的態度,包括坦誠、虛偽、驕傲和謙虛等等。
2.控制想法和行為的能力,俗稱意志力。
3.控制情緒的能力,包括憤怒、高興、緊張和害怕。
基於以上三點,我們可以在現實中去對比每一個人。一般來說,情緒穩定、自控力強和謙虛坦誠的人更理性,更能抓住事實的關鍵,也更容易把事情做成功。相反的,那些動不動就發火生氣,動不動就揚言放棄,動不動這也看不起那也看不起的人,思維能力一定不太強。
因此,一個人良好的性格是客觀認識世界的基礎,它引領者個體符合事物規律的方向去探索,探索得越深越廣,積累的規律經驗越多,認知能力越強。同樣,性Grand SantaFe開闊,沒有給自己限定條條框框,思維就越靈敏和發散。
那麼,什麼是智商?
它包括人的記憶能力,數理歸納和分析的能力,對數字和事物關係的敏感度和反應速度的能力。很多人認為記憶不屬於智商,這點我不認同。如果快速反應沒有相應的瞬時工作記憶,也難以實現高智商,或者記憶力本身屬於智商的一部分。那些單獨記憶力強的人,多半是大腦異常發育,比如《雨人》裡的哥哥。
改變性格,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單純的說開心還是悲傷,而是一個認知系統。當系統改變,執行速度不提升是沒有道理的。
從生理層面來看,性格與智商是沒有明顯聯絡的。性格的形成因素有很多,會受到遺傳、教育、家庭環境、早期經歷等等的影響。
在心理學上,智商由兩部分組成: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這是美國心理學家科特爾的經典理論,流體智力指的是一個人從一生下來就能進行智力相關活動的能力,主要依賴的是天賦,也就是先天決定—遺傳因素。這種能力一般會在30歲左右到達頂峰。
晶體智力與之恰恰相反,指的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培養而發展起來的能力,例如語言文字能力、社會文化經驗等等。
我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人的智商的確存在先天因素,或許我們每個人在求學的時候都見過這類人吧,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類人比我們更具有優勢,他們可能會上更好的大學,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後天所習得的晶體智商對每個人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言放棄,也終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