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的國家駐軍,準確的說是在英聯邦國家派駐軍隊。
英聯邦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前身是英帝國,由英國及其自治領和其他已獨立的前殖民地、附屬國組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懾於日益高漲的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調整了同原英帝國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1926年"英帝國會議"的帝國內部關係委員會提出,英國和已經由殖民地成為自治共和國的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邦的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有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從法律上對此予以確認,英聯邦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宣佈獨立並加入英聯邦。1949年,印度成為共和國,選舉了自己的國家元首。從此英聯邦成員由需對英王效忠的原則演變為英聯邦成員接受英王為獨立成員國自由聯合體的象徵。 英聯邦名義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
英聯邦不是一個共和國,也沒有中央政府。英王是英聯邦的名義元首。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階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係。隨著英聯邦內部聯絡越來越不穩定,如今,英國已不再是英聯邦的主宰,英聯邦也只是一個供各成員國進行政治、經濟磋商與合作的鬆散組織。
英聯邦成員共53個,分別為:
安地卡及巴布達、澳洲、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波扎那、汶萊、喀麥隆、加拿大、塞普勒斯、多明尼加聯邦、甘比亞、迦納、格瑞那達、蓋亞那、印度、牙買加、肯亞、吉里巴斯、南非、賴索托、馬拉威、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耳他、模里西斯、莫三鼻克、那密比亞、諾魯、紐西蘭、奈及利亞、巴巴新幾內亞、聖基茨與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薩摩亞、塞昔耳、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斯里蘭卡、史瓦濟蘭、坦尚尼亞、東加、千里達託貝哥、吐瓦魯、烏干達、英國、萬那杜、尚比亞、巴基斯坦、盧安達。 巴基斯坦曾於2007年11月22日被終止成員資格,2008年5月12日再次恢復英聯邦成員資格。因拖欠會費一直未交,斐濟於2009年9月2
在別的國家駐軍,準確的說是在英聯邦國家派駐軍隊。
英聯邦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前身是英帝國,由英國及其自治領和其他已獨立的前殖民地、附屬國組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懾於日益高漲的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調整了同原英帝國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1926年"英帝國會議"的帝國內部關係委員會提出,英國和已經由殖民地成為自治共和國的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邦的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有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從法律上對此予以確認,英聯邦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宣佈獨立並加入英聯邦。1949年,印度成為共和國,選舉了自己的國家元首。從此英聯邦成員由需對英王效忠的原則演變為英聯邦成員接受英王為獨立成員國自由聯合體的象徵。 英聯邦名義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
英聯邦不是一個共和國,也沒有中央政府。英王是英聯邦的名義元首。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階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係。隨著英聯邦內部聯絡越來越不穩定,如今,英國已不再是英聯邦的主宰,英聯邦也只是一個供各成員國進行政治、經濟磋商與合作的鬆散組織。
英聯邦成員共53個,分別為:
安地卡及巴布達、澳洲、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波扎那、汶萊、喀麥隆、加拿大、塞普勒斯、多明尼加聯邦、甘比亞、迦納、格瑞那達、蓋亞那、印度、牙買加、肯亞、吉里巴斯、南非、賴索托、馬拉威、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耳他、模里西斯、莫三鼻克、那密比亞、諾魯、紐西蘭、奈及利亞、巴巴新幾內亞、聖基茨與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薩摩亞、塞昔耳、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斯里蘭卡、史瓦濟蘭、坦尚尼亞、東加、千里達託貝哥、吐瓦魯、烏干達、英國、萬那杜、尚比亞、巴基斯坦、盧安達。 巴基斯坦曾於2007年11月22日被終止成員資格,2008年5月12日再次恢復英聯邦成員資格。因拖欠會費一直未交,斐濟於2009年9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