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特有的節日:
1、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2、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視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3、藏曆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受藏文化影響較深的不丹和蒙古也過藏曆新年 ,但藏曆年的推演算法與農曆春節有差異。從有關文獻史料及國內外研究成果來看,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藏族已經擁有曆法。從上古藏族物候歷中觀察,吐蕃統一高原之前各地主要流行的歷法有陰曆成分也有陽曆成分。《山南雅拉香波紡織老婦人之月算》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計時的陽曆。
4、古爾邦節:是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時間是伊斯蘭曆12月10日。古爾邦節是中國穆斯林的盛大節日。“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
5、燈杆節: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正月初一日到正月十五日。節日裡仡佬族人家把許多燈籠用繩子拴好,掛到杆子上,接著圍坐在杆下歡飲壇壇酒。除痛飲壇壇酒外,還在燈光下展開各種民族傳統遊戲。
6、鄂溫克族米闊魯節:是鄂溫克族的豐收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五月廿二,是鄂溫克牧民最歡樂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他們統計當年產幼畜數量,慶賀豐收的日子——米闊魯節。當天,人們拾馬烙印、除壞齒、剪耳記、剪鬃尾;給羊割羊勢等。上述生產活動結束後,人們互相拜訪,舉行宴飲、歌舞等活動,歡慶豐收。
7、會街節:是德宏一帶阿昌族的宗教節日,時間為農曆九月初十 。節期5天,每天趕一個街子。會街節過去以求神保佑為主,現增加了群眾娛樂,物資交流等內容。阿昌族會街節是戶撒和臘撒地區的傳統節日。過去多在農曆九月中旬舉行,一般持續5天左右,現在已改在國慶節前後的三天舉行。
56個民族特有的節日:
1、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2、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視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3、藏曆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受藏文化影響較深的不丹和蒙古也過藏曆新年 ,但藏曆年的推演算法與農曆春節有差異。從有關文獻史料及國內外研究成果來看,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藏族已經擁有曆法。從上古藏族物候歷中觀察,吐蕃統一高原之前各地主要流行的歷法有陰曆成分也有陽曆成分。《山南雅拉香波紡織老婦人之月算》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計時的陽曆。
4、古爾邦節:是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時間是伊斯蘭曆12月10日。古爾邦節是中國穆斯林的盛大節日。“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
5、燈杆節: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正月初一日到正月十五日。節日裡仡佬族人家把許多燈籠用繩子拴好,掛到杆子上,接著圍坐在杆下歡飲壇壇酒。除痛飲壇壇酒外,還在燈光下展開各種民族傳統遊戲。
6、鄂溫克族米闊魯節:是鄂溫克族的豐收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五月廿二,是鄂溫克牧民最歡樂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他們統計當年產幼畜數量,慶賀豐收的日子——米闊魯節。當天,人們拾馬烙印、除壞齒、剪耳記、剪鬃尾;給羊割羊勢等。上述生產活動結束後,人們互相拜訪,舉行宴飲、歌舞等活動,歡慶豐收。
7、會街節:是德宏一帶阿昌族的宗教節日,時間為農曆九月初十 。節期5天,每天趕一個街子。會街節過去以求神保佑為主,現增加了群眾娛樂,物資交流等內容。阿昌族會街節是戶撒和臘撒地區的傳統節日。過去多在農曆九月中旬舉行,一般持續5天左右,現在已改在國慶節前後的三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