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蘭中醫學社

    在祛風的一眾藥中,力量最強,使用最多的是什麼?應該非防風莫屬了。《本草正義》指出:“防風,通治一切風邪,故《本經》以主大風三字為提綱。頭痛惡風,及風邪而目盲無所見,其外感風邪之盛可知,風行周身,而骨節為之痛痺,亦風邪之深且重者,而防風皆治之,誠風藥中之首屈一指者矣。”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防風才被譽為“祛風第一藥”。

    《本草匯言》認為,防風在祛風方面,還需要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才能將藥效發揮到最大,比如說,防風“與芎、芷上行,治頭目之風;與羌、獨下行,治腰膝之風;與當歸治血風;與白朮治脾風;與蘇、麻治寒風;與芥、連治熱風;與荊、柏治腸風;與乳、桂治痛風,及大人中風、小兒驚風,防風盡能去之”。

      

    然而防風真正厲害的不是“祛風第一藥”,而是它的獨特作用,能夠在眾多中藥裡傲視群雄。那麼,這個獨特作用是什麼呢?那就是雙向作用。所謂雙向作用,就是這味藥在某一功能中既能正又能反作用,或者既能發揮這一功能,又能控制這一功能。

    防風是傘形科防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於丘陵地帶山坡草叢中,或田邊、路旁,高山中、下部。防風又有銅芸、百枝、“屏風”等別名,其味辛甘,性微溫而潤,又被譽為“風藥中的潤劑”。在臨床上,隨證配伍,具有不同的雙向作用。

    防風能發汗,又能止汗。在用防風時,時常與荊芥搭配使用,比如《本草求真》中所說,“用防風必兼荊芥者,以其能入肌膚宣散故耳”,荊芥與防風相配,具有達腠理、發汗散邪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防風用來止汗的作用,見於大名鼎鼎的玉屏風散,這個方子由防風、黃芪、白朮三味藥組成。在這個方子裡,黃芪可以實衛氣,與防風配伍,就能使邪去而外無所擾,與白朮搭配,可以起到培中固裡的作用,使脾健而內有所據。這個方子,內外兼顧,實乃是固表止汗的良方。

    防風既能止瀉,又能通便。對於防風止瀉,很多人會想到痛瀉要方,炒白朮6g,炒白芍藥6g,炒陳皮4.5g,防風3g。痛瀉要方是針對外傷風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洩瀉的,防風這個藥在方子裡的作用是舒脾瀉肝勝溼。

    防風配枳實、枳殼能通便。比如在《聖惠方》中的搜風順氣丸,就是用防風來升脾的清氣,配枳殼、大黃以寬腸順氣,治中風而引起的風秘、氣秘,使清陽升而濁陰降。

      

    防風能止血,又能通經。在《經驗後方》中記載,“防風,去蘆頭,炙赤、為末,治崩中”,防風能升脾之清陽,炒黑則入血分增強止血的功效。在《和劑局方》中的槐角丸就是用防風配槐角、地榆、枳殼等來治諸痔、脫肛及腸風下血等症的。防風又能治療抑鬱所致的閉經等症,在臨床使用時可配伍厚朴、砂仁、陳皮、香附等藥。

    防風這個藥的作用獨特,但也有一些不適用的病證,比如在《本草經疏》中已經對防風的禁忌症做了明確界定,如“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於風寒,溏洩不因於寒溼,二便秘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部講述一個母親獨自帶大好幾個孩子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