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二戰日軍佔領南洋地區,獲得了石油產出地。當然有比較多一點的儲備。

    德國只獲得了羅馬尼亞等地的石油,雖然更近於本土,但德軍及德國國內的石油消耗遠比日本更多。

  • 2 # 戰史解碼

    石油是重要的戰略能源,尤其在現代戰爭中,石油能源的多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沒有燃料,再厲害的飛機、坦克和艦船都會成為一堆廢鐵。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戰爭雙方正面戰場的爭鬥之外,還一直伴隨著石油的爭奪。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同為貧油國,到了戰爭後期,雙方都在為缺乏足夠的石油而犯愁,但日本的情況要稍好於德國,這主要由以下原因決定:

    一戰影響

    石油的重要性從一戰開始就已經凸顯,一戰結束後,英法以戰勝國的身份對德國進行了能源控制。在二戰開始前,德國就已經同英國開展了“石油戰”,由於石油豐富的中東地區已經被英法控制,德國使盡渾身解數也很難獲得充足的原油。

    然而日本與德國的境遇大不相同,雖然日本也是貧油國,但他是一戰的“戰勝國”,他進口原油並沒有受到其他國家過分限制,而且再加上美國直到1941年才對日本實施全面石油禁運,這必然使得日本的原油儲備多於德國。

    自身消耗

    毫無疑問,德國的機械化程度要遠高於日本,這必然導致德國對原油的消耗要遠大於日本。在歐洲戰場,德國還有一幫“小弟”(有些是德國佔領之後建立的偽政權),這些“小弟”在投向德國時也受到了盟軍的能源封鎖,所以德國還需要為這些“小弟”提供足夠的燃料,這讓德國的能源狀況更加雪上加霜。

    日本雖然也扶持了很多傀儡政權(在亞洲好像沒有哪個國家是明確支援日本的),但這些政權的裝備比日本還要落後,對燃料的需求本就不高,日本也無需在這方面多費心思。因此,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中的石油消耗高下立判。

    戰爭後期石油來源受限

    1944年8月,隨著羅馬尼亞的解放,德國就失去了他最大的石油來源地,此後德國的石油基本上只能依靠本國的煤轉油技術.然而禍不單行,從1944年5月開始,美英空軍就已經開始對德國的石油供應系統發動了持續性的打擊,德國的油品產量急劇下降。

    日本的油料主要來源於東南亞地區,而且日本的煉油設施(也有很多煤轉油的煉油廠)很大部分在中國東北,在蘇聯對日作戰前,美國的飛機很難去轟炸日本的石油供應系統。雖然美國也派出了大量潛艇攻擊從東南亞運往日本的油輪,但日本境況肯定要好於德國(畢竟德國要應對蘇英美三方,日本主要應對美國一方)。

    石油資源的缺乏嚴重製約了德國和日本軍隊的行動,不過話說回來,幸好這樣,不然小日本沒準還得再多囂張幾年!

  • 3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估計是算了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石油吧,在太平洋戰爭後,日本佔領了印尼,在那裡發現了一個大油田,日本也進行了開採,所以日本的石油儲備還是不少,但是沒法運到日本本土加工,日本的油輪幾乎全被美國的潛艇打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朝人的平均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