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之初寶寶育兒

    (一):軟弱不是病,它也是一種生存技巧。

    性格軟弱、沒個性,膽小猶豫、沒主見,說白了,其實你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而你首先要明確的是:軟弱、膽小、沒主見雖然很煩人,但它並不是一種病,它也是一種生存技巧。人其實從一出生開始,就已經學著去討好別人了。在你連話都不會說,連牙都沒長一顆,嘴裡留著哈喇子,身下裹著紙尿布的時候,你就會根據周圍人的情緒做出反應了。周圍人對你笑,你也會笑;周圍人對你兇,你就會哭。周圍人對你的擠眉弄眼行為鼓掌的時候,你會做得更加起勁;周圍人對你的啃腳行為皺眉不耐煩的時候,你會下意識減少這種行為。直到成人,這種心理和行為依舊存在。

    心理學當中對此行為描述為:緘默效應,指的是人們大都願意撿別人喜歡的話來說,儘量避免說讓對方不快的話。因此,討好別人,可以說是一種天性,也是一種獲得技巧、生存技巧。壓抑、甚至犧牲掉一部分自己的真實感受,來獲得想要的東西,這是所有人都會做的事,只不過你的表現可能更加強烈一些、頻率更加高一些而已。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你不需要為此有過多的負罪感和心理負擔。

    (二):先討好自己,再討好別人。遠離人渣,他們不配。

    雖然討好型人格並無對錯之說,但是一旦超過其自身的心理邊界,或者說承受範圍,很容易翻車,輕則自閉,重則抑鬱。如果經歷的失敗和挫折次數過多,以後再遇到問題,不論是連張全蛋看了都要大喊“這題也會”的小問題,還是連點讀機女孩兒都要說一聲“NOT EASY”的大問題,都會習慣性產生無能為力、喪失信心的心理和行為,這就是心理學當中提到的習得性無助。因此,討好別人雖然無錯,但是要把握好度。所謂的度,我認為就是守住底線,這個底線就是自己:先討好自己,再討好別人。想獲得別人的肯定,先自己肯定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巖桐常見的生長不良症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