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dazhu2
-
2 # 隨遇隨心
從許多的感覺統合訓練機構中或一些幼兒園裡我們會發現,在眾多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裡面有少部分孩子前庭平衡失調,這部分孩子多表現出多動不安,走路易摔倒,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還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詞不達意,語言表達困難等。這些家長也是心裡充滿困惑,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
前庭技能是在嬰幼兒感知--運動中發育成熟起來的。前庭功能與孩子的運動計劃,雙側大腦協調,空間知覺,思維推理,語言發展,以及聽,說,讀,寫,計算能力都有關係。由於自閉症兒童存在著廣泛的腦功能發育性障礙,如前所述,不僅存在觸覺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存在平衡感覺和本體感覺的失調,透過感知--運動強化訓練,的確有助於腦功能的改善。在這裡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行之有效的前庭--本體感覺訓練方法供家長、老師選擇,家長和老師也可以此基礎上開拓創新。
1. 滑板遊戲
適應物件:孤獨症,多動症,膽小退縮,動作不協調,學習困難,閱讀書寫困難等。
訓練目標:調整前庭機能,本體感覺機能,觸覺敏感或遲鈍,提高學習能力。
訓練方法:讓孩子俯臥與滑板之上,挺胸抬頭,併攏雙腿,從滑梯上向下俯滑至地板(鋪有地毯),並從鋪有地毯的地面再滑回至始處,這樣反覆來回滑行數十趟。這種滑板遊戲是一種有助於大腦機能協調發展的有效的方法。
2. 吊纜遊戲
適應物件:孤獨症,多動症,學習困難,視聽協調障礙者。
訓練目標:調整前庭機能,視覺協調等。
訓練方式:讓孩子俯臥於吊纜上,訓練師將前後,左右晃動。孩子對這種遊戲適應後可以進行旋轉運動,其強度和時間,應根據孩子的具體反映而定。可進一步拓展訓練方法,比如,吊纜遊戲加接球等。不僅能整合孩子的前庭功能,也可以調節孩子的手--眼--腦的協調能力。
3. 轉浴盆遊戲
適應物件:孤獨症,多動症,學習障礙者。
訓練目標:調整平衡覺,本體感覺,觸覺及眼球協調機能。
訓練方式:孩子坐在盆底為半球形的塑膠盆中,訓練者輕輕搖晃,強度及時間可根據孩子的反應進行調整。
4. 圓筒吊纜遊戲
適用物件:孤獨症,多動症,學習障礙者。
訓練目標:調整平衡覺,視聽協調不良,觸覺敏感或遲鈍,喚醒腦幹系統等。
訓練方式:圓柱懸吊於平衡架上,懸掉滑輪可向各個方向轉動。可以叫孩子上下肢環抱圓柱,進行前後,左右晃動,適應後再進行旋轉運動。使前庭功能得到充分調整。
5. 蹦蹦床遊戲
適用物件:孤獨症,多動症,身體不協調者。
訓練目標:調整前庭感,本體感覺,手眼協調機能。
訓練方式:訓練師或家長握住孩子的雙手,讓孩子在蹦蹦床或彈簧床上跳躍起來,跳的同時配合著口令,音樂,增加孩子的興趣。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在跳躍的基礎上變換花樣,比如,跳躍 接球,跳躍 投球入網。訓練師或家長應當配合表情或形體獎勵,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信心。
6. 墊上游戲
適用物件:孤獨症,膽小退縮,自卑氣燥,分心多動,動作不協調者。
訓練目標:調整處決防禦過度或遲鈍,身體動作不協調者等。
訓練方法:對年齡小或不懂指令的孩子,由家長扶住孩子的雙足,在墊子上進行翻滾訓練;對大年齡和能聽指令的小孩,可以有節奏的口令或音樂的引導下進行連續翻滾。為強化訓練力度,將軟墊呈30度角左右的傾斜,或將軟墊擺成階梯狀,讓孩子側身從上往下滾,對大腦雙側協調或孩子運動功能的發展大有好處。
7. 走線遊戲
適用物件:孤獨症,多動症,學習障礙者。
訓練目標:調整平衡覺,本體感覺,中樞覺醒狀態。
訓練方式:在地上劃一條直線或波浪形曲線或一排腳印,讓孩子踩著行走。足尖對著足眼,雙臂向2側伸直,抬頭看前方,比賽誰走的好(始終踩著線),看誰先走到終點,最後進行獎勵。進一步練熟後,可端著水碗或頭頂水碗比賽,增加難度和趣味性。
8. 蟹行遊戲
適用物件:孤獨症,多動症,學習障礙者。
訓練目標:調整平衡感覺,本體感覺,手--眼--腦協調,頸肌控制能力。
訓練方法:讓孩子們一起按路徑排成一排,和著音樂,口令或兒歌,模仿螃蟹橫行走路,行走距離根據孩子的體力而定。
9. 爬行遊戲
適用物件:孤獨症,多動症,學習障礙者。
訓練目標:促進平衡覺,觸覺及運動感覺的協調發展,促進頸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訓練方法:設計曲線路徑,路中障礙及山洞等(可利用桌,椅,紙箱等),讓孩子分別模仿蝸牛,青蛙等動物的姿勢障礙物,到達終點後再返回起始終,看誰的動作快,看誰模仿的像。賽前可以進行練習,明確規則,勝者有獎。
回覆列表
遊戲訓練方法
1.充分爬行
要訓練寶寶爬行,出生後28天內寶寶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讓寶寶俯臥幾秒鐘,先鍛鍊頸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頭,用手抵住他的雙腳,寶寶可趁勢向前爬,會爬後再充分爬行3個月以上,儘量不使用學步車,可以專門準備一塊地毯在地上,讓孩子在上面爬,即保證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夠大的活動區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2.平衡遊戲
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也可以讓寶寶多坐搖籃,強化孩子對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們玩盪鞦韆、走平衡木等遊戲。
3.飛機遊戲
由家長平躺,向上伸出胳臂,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並彎曲雙腿用腿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則頸部抬高,雙臂張開,雙腿併攏伸直,做飛機的模樣,這時可做前後左右的搖動。
搖擺毛巾遊戲
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端,左右或上下搖動,也可在擺動時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標投球。
雙側前庭功能完全喪失的患者運動療法難以奏效,但對單側或雙側的部分功能喪失卻常可透過運動療法收到治療效果,但弱前庭功能障礙合併視或軀體感障礙時,治療收效也很難。Susan等設計出一套提高前庭適應性和在平衡中誘發視和軀體感覺參與的提高姿勢穩定性的練習,其法如下:
I.患者雙腳儘可能靠攏,必要時雙手或單手扶牆保持平衡,然後左右轉頭,其後單手或雙手不扶牆站立,時間逐漸延長並仍保持平衡,雙腳再靠攏些
II.患者步行,必要時他人給予幫助
III.患者練習在行走中轉頭
Ⅳ.患者應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直視前方目標,逐漸使支援基底變窄,即雙腳間距離縮短至1/2足長。在進行這一訓練時前臂首先伸展,然後放置體側,再交叉於胸前,在進行下一個難度訓練之前,每一體位至少保持15s。訓練時間總共為5—15min
V.患者雙腳與肩同寬站立,直視前方目標,逐漸使支援基底變窄,即雙腳間距離縮短至1/2足長。在進行這一徐連時,雙眼先斷續閉攏,然後閉眼時間逐漸延長。與此同時,前臂先伸展,然後放置體側,再交叉於胸前。在進行下一難度訓練之前,每前一體位至少保持15s,訓練時間總共為5—15mln
Ⅵ.患者站立於軟墊上,可從站立於硬地板開始,逐漸過渡到在薄地毯、薄枕頭或沙發墊上站立
Ⅶ.患者在行走中轉圈練習,從轉大圈開始,逐漸變得愈來愈小,兩個方向均應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