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城說歷史
-
2 # 深夜聊齋
雍正上臺後,對曾經與他敵對的八阿哥進行了審判,將其改名為“阿其那”(滿語狗的意思),還削去了他的宗籍,不再承認其皇族身份,而八阿哥本人則圈禁直到死去。
1、為了博得一個好名聲
只不過,雍正當時面臨的形勢不穩定,把這個心願留給了兒子。而乾隆也是在等了40多年後,才在自己的江山十分穩固之後,將他父親的遺願付諸實施。
-
3 # 方圓文史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由其第四子胤禛即位,是為“雍正皇帝”。
看似順理成章的皇位繼承,實際上這其中卻也是心機不斷,危險重重。在雍正即位之前,他的幾位兄弟都是其政敵,其中以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和八阿哥胤禩為首要競爭對手。
雍正即位之後,對十四阿哥採取了嚴厲措施,但對於八阿哥胤禩則先採取懷柔措施,使其內心安定下來。
當然了,雍正這樣的做法也是有著一定的政治考量在裡面的,因為八阿哥胤禩從小就受到了康熙的喜愛,而且一直以來都與朝廷中的大臣結好,培植的黨羽也很多。
所以,如果雍正帝在即位之後,就急忙將他打倒的話,那麼勢必會帶來內政上的波動。
雍正——劇照所以雍正在即位之後,為了穩定人心,就將其封為和碩廉親王,兼理藩院尚書,後轉工部。但是胤禩對雍正的恩惠並不感冒,畢竟自己是雍正即位前的政敵,所以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安定人心罷了。等到朝局穩定之後,他就會對自己下手。胤禩警告眾人說道:
“其目下施恩,皆不可信。”
事實證明,胤禩之言是正確的,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雍正帝皇位逐漸穩定下來之後,便開始找各種藉口將其親王的爵位削奪,並將其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滿語,豬的意思,並將其子弘旺改名為“菩薩保”。同年九月初八,年僅四十五歲的胤禩去世。而關於胤禩的死,很多人都自覺不自覺地將其和雍正聯絡起來,並一度認為就是雍正派人祕密處死了胤禩。
胤禩——劇照在雍正眼裡,胤禩就是名副其實的“阿其那”,是自己鞏固皇權的絆腳石,所以非除不可。但是在一個人看來,並未如此。他就是雍正的兒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
在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的時候,乾隆帝以胤禩並無悖逆之實,於是便下令恢復胤禩的原名(古代皇帝為避諱名字,所以在皇帝即位以後,兄弟姐妹的名字就得改變,雍正即位以後,胤禩就改叫“允禩”),恢復其宗室,並將其錄入玉蝶。
那麼問題來了,雍正既然都說胤禩有悖逆之實了,乾隆為何要替他翻案呢?難道乾隆真的認為自己父親雍正做錯了嗎?當然不是,乾隆的目的其實很明顯。
胤禩——劇照首先就時間節點來說,乾隆如果認為是自己父親做錯了的話,那麼為何不在剛繼位,或者是即位不久之後就給其翻案,而偏偏要等到即位四十三年以後呢?難道是忘記了嗎?實際上並不是,乾隆之所以給自己的八叔胤禩翻案,主要還是出於對政治上的考量。
通過看雍乾兩朝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實際上乾隆朝對雍正朝的很多政策方針也好,還是對處理的案件也罷,都或多或少進行了重新處理。譬如雍正朝對朝廷官員十分嚴厲,但是到了乾隆朝的時候,又開始恢復到康熙朝時期的柔和政策。
在雍正朝,很少出現貪汙腐敗的官員,但是在乾隆朝確實層出不窮,其中和珅就是典例。那麼為何會這樣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朝廷官員已經受夠了雍正朝的嚴厲制度,如果乾隆朝仍然沿用此制度的話,那麼勢必會出現暴動,所以乾隆即位以後便大改自己父親生前制訂的很多嚴苛制度。當然,這只是其中一點。
乾隆——劇照我們說回胤禩的事件上來,此時的乾隆為何要替自己的八叔翻案呢?如果是出於政治考量,那麼又是出於怎樣的政治考量呢?如果熟悉這一歷史時期的朋友就應該知道,乾隆不僅只對胤禩翻案,還對多爾袞等皇室宗親翻案。
而乾隆之所以會為這些人翻案,還是為了統治的需要。首先來說,乾隆通過評價前朝的功過是非,從而來粉飾自己當朝的太平盛世之狀。其次,乾隆通過平反、翻案來更好推行自己的懷柔政策,加強自己的政治統治。
我們要知道,這些案件最長的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之久,最短的也已經長達幾十年,期間的恩怨糾葛早已經被時間沖淡了,剩下的只有所謂的皇親血脈關係。乾隆為這些人翻案平反,其目的就是為了緩解與宗室之間的關係,讓其更加的支援自己的統治,從而鞏固統治的內部根基。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是,乾隆這些做法都是為了展示給天下人看得,讓百姓看到清朝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已經化解了,現在的大清王朝是團結一致的,是堅不可摧的強大帝國。
最後一點則是乾隆為了樹立自己偉大的形象。我們知道,乾隆一直以來都以自己的爺爺康熙作為榜樣,所以在即位之後,乾隆的處事風格和頒佈的一些政策法令都具有相似之處。翻案,不過也是乾隆為了樹立自己偉大形象做到一些“偽裝”而已。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清史稿》
《中國通史》
-
4 # 小鎮月明
我們應該得知:乾隆翻案的可不僅僅是他八叔九叔的案子,更大的還是對曾經接受殘酷對待的多爾袞、多鐸和豪格等人進行翻案,恢復名譽、恢復身份、恢復封號,安排其後人繼承爵位,同時將爵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制度正式明確頒行。這可是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的大舉措,而乾隆皇帝究竟為何要這樣做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穩定民心,鞏固政治
原因二:維護宗族穩定,維繫父親名聲
在為胤禩和胤禟翻案時,乾隆還提到了雍正皇帝:“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按照乾隆的說法,雍正晚年對於殘忍迫害兄弟一事是非常後悔的,至於真假,不好辨別,而雍正當年的一些做法在民間和皇室中還是廣為詬病的,乾隆這樣做既是為了緩解與宗室之間的關係,讓宗室更加支援自己,說到底還是為了鞏固皇位。
原因三:受康熙帝影響,主張仁治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不難得出:弘曆要在乾隆四十三年替八叔胤禩翻案不光只為了這個案子,更多的為了整個國家的政局穩定,和宗族關係,從根本上說,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鞏固統治,而不得不說乾隆的這個做法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啊!
-
5 #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乾隆之所以能夠給其八叔胤襈平反,主要出自三個方的原因:
一個是政治的需要。乾隆皇帝給其八叔胤禩平反是乾隆四十三年的事,此時距胤禩去世已過去五十多年,當初雍正朝跟隨胤禩鬧事的幾個兄弟和一干大臣,己是死的死老的老,八爺黨勢力早已是灰飛煙滅,已構不成對當今朝政的任何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給八叔胤禩平反,既能顯示出自已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氣度來,又能讓朝野上下看出來自已是一個多麼富有仁心的皇帝來。仁政最利於凝聚人心,成就大業,江山社稷長久穩固最需要的就是舉國上下號令統一,萬眾一心!
第二是親情的撫慰。不管當初八叔胤禩與自已老爸雍正皇帝怎麼鬥,怎麼爭,畢競都是愛新覺羅一家,皇室血脈一系,且已都是上一輩子的恩怨不是?乾隆這樣做,既能告慰先祖,又能示恩後人,對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為何不做呢?!相信換了一般人大都會這樣做的。就是雍正在執政晚期的時候,也對當初的做有點後悔,覺得對皇兄皇弟們用力過猛,出手過狠,殺伐過甚。
三是本性的使然。有人對康熙,雍正,乾隆爺孫三位皇帝的人物性格和執政風格評價道:康熙是學習型皇帝,雍正是改革型皇帝,乾隆是文化型皇帝,這個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文化型皇帝執政必然會使整個乾隆朝的主流行政風格呈現出濃濃的文化和仁政風情。史書記載,乾隆一朝僅皇帝本人主張和主導編箸的就有《四庫全書》、《滿文大藏經》、《滿文老檔》、《八旗通志》等不下十來套(系列)文獻巨箸,是中華文明史上很重要的篇章。同時,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先後於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慶元年五次普免全國一年銀糧,僅此就足見乾隆恩澤施於百姓之仁政。
乾隆為胤禩平反,是不是覺得他老爸雍正做錯了?這個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記住“勝者為王敗者寇”,勝利者說什麼就是什麼,好吧!
以上即乾隆皇帝為何要給其已去世五十多年的八叔胤禩平反的主要原因。不足之處誠請批評、指正、補充。
-
6 # 賓士戰艦
從中可以看出:清朝皇帝有血有肉有感情,雖然駁了父親面子,但對先祖親情的顧及大於父子情,畢竟雍正比較之下也是晚輩。多爾袞是福臨叔叔,多爾袞大權在手、權傾天下也沒有奪皇位,仍然保護自己的侄子登上皇位。清朝皇兄間爭位如此激烈的情況下,皇帝也沒有殺自己的兄弟,足見親情溫暖。諸如朱棣、朱允炆冷血無情嗜殺成性般無情,朱祁鎮、朱祁鈺兄弟間冷酷殘殺,殺大臣十族之殘忍,剝皮食草、五馬分屍、腰斬之無人性可言。
-
7 # 坐看東南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對清朝開國以來被處分的官員進行了梳理,改平反的平反,該定案的定案。
他不但為八叔胤禩平反了,這還沒有什麼,關鍵是,乾隆竟然為被曾祖父順治帝打倒的多爾袞平反,這就很了不得了。
多爾袞何許人也?清朝開國時期的攝政王,自封順治皇帝福臨的皇父攝政王,死後被順治皇帝掘墓鞭屍。這種被順治打入十八層地獄的人,作為後世子孫的乾隆怎麼會為他平反呢?乾隆出於什麼考慮?
這一年,乾隆皇帝弘曆已經68歲,過了耳順之年,馬上就進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了。所以,他在這個年紀做的事情,應該是深思熟慮的。之所以要這麼做,並非吃飽了撐的,也不是什麼好大喜功,更不是沽名釣譽,而是政治家的情懷和使命擔當。
就說多爾袞吧,雖然當年和孝莊太后、小順治皇帝存在恩恩怨怨,但是,多爾袞並沒有篡位,而且在清朝入關一事上,的確居功至偉。在這種情況下,為多爾袞平反,並非什麼恩典,而只是撥亂反正。
康熙廢除太子胤礽後,乾隆的八叔胤禩躍躍欲試,很想爭太子位,但是由於表現的太不淡定,被老謀深算的康熙識破,直接被康熙排除在候選人之外。而老八並不甘心,他在明知自己再也沒有機會成為太子的情況下,暗中和十四弟勾結,企圖將十四弟推上皇位繼承人的位子。康熙去世前,把皇位交給了老四胤禛,也就是乾隆的父親雍正。
老四雍正登基後,封老八胤禩為廉親王,作為四個總理大臣之一。但是這個老八可能出工不出力,甚至還可能在有些事上暗中使壞,最終惹毛了四哥雍正。雍正四年,雍正皇帝廢了老八,並將其軟禁起來,不久,老八就死了。雍正皇帝把老八和他的孩子的名字也改掉,改成阿貓阿狗之類的侮辱性名字。
也就是說,老八並沒有謀反之類的大事,說的難聽一點,這種事雍正本身有點做過了頭。但是封建社會,皇帝天大,要你怎麼樣就這麼樣,皇帝是不會錯的。
老八胤禩和老四雍正的矛盾,無非就是兄弟相互看不順眼的意氣之爭,在皇太子之位的爭奪上,兩人也算是君子之爭,其實沒有亂來,老八完全可以被平反。老八這人其實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人緣也好,無奈父皇康熙和他命裡不合,看不上他,而四哥雍正又始終提防著他,以至於半生都不得志,抑鬱而終,也算是個悲劇角色。
乾隆皇帝正是居於這個判斷,才敢給被父親打倒的八叔翻案,恢復戶口和名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恩怨,只要不是謀反、搶班奪權之類的大事,後代人都可以翻案。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就沒能被乾隆平反,因為阿濟格當年有要求侄子順治皇帝封他為皇叔父攝政王,有此等悖逆之事,當然不可平反。
乾隆皇帝想起這些事,所以才於心不忍,於是為八叔胤禩恢復有關待遇。乾隆這人還是不錯的,做事靠譜,有章法,實事求是。當然,這和他年紀大了也有關係,樹老根多,人老情多,心態也寬了,一切好商量。
-
8 # 史海爛柯人
胤禩等人的罪名,乃是雍正親定下的,作為兒子的乾隆,偏偏要推翻這樁案子,那豈不是在打自己老子的臉?我想,乾隆不會愚蠢到這個地步。不過,弘曆之所以這麼做,還是另有企圖的。
這是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了解一下平反的意思是什麼:平反即是對過去的冤假錯案以及不準確的認識、評價所做出的正確修改。
乾隆的確在四十三年,曾為他的一些先祖平過反,包括多爾袞、阿濟格等人,至於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則只是順勢沾了光,乾隆皇帝對他們予以開恩,而並非為其平反。
乾隆四十三年,當時國史館編修史書到了一個階段,需要對宗室進行定位;乾隆皇帝在這一年閱讀《清實錄》這一祖訓的時候,萌生出了為他的祖上多爾袞等人平反的想法。
而這一時期, 隨之獲恩的人還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
表面上看,乾隆為多爾袞平反和對胤禩等人開恩這兩個事件是一樣的,實則不然。乾隆的確為多爾袞平反了,但並未給與胤禩等人平反。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有原因的:
一是,乾隆皇帝認為胤禩等人的罪名屬實。乾隆在四十三年的上諭中指出:
“皇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居心險詐,結黨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尚不忍重治其罪,僅令削除譜牒,更改其名,以示愧辱。就兩人心術而論,其潛蓄覬覦窺竊之謀,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伊等怨尤誹謗,亦屬情事所有。蓋伊兩人未嘗無隱然悖逆之心,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是以皇考雖明暴其罪狀,猶為曲示矜全。”——《清高宗實錄》這句話直接點明了允祀、允禟二人是罪有應得的,而且直接指出了他們的罪過便是結黨謀逆。臣子謀逆之事,對於所有的皇帝而言,皆是大逆不道的,但凡這一罪名成立,那麼乾隆便不會為其平反。
謀權篡位的行為,直接危及皇位的穩固。若是明知他們謀逆,還對其加以恩赦,那便是鼓勵自己的皇位為他人所篡奪,就這一點而言,乾隆是不可能為他們平反的。
二是,乾隆開恩是為了昭示乾隆父子的友愛之心。乾隆在說明胤禩等人謀權篡位的同時,也指出了胤禩等人並非完全表露出篡位的跡象:所謂“未嘗無隱然悖逆之心,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就是說他們雖然有心謀逆,但被雍正杜絕在了未發之際,所以沒有惹出大禍來。
這句話一是為了說明,他們的罪名還有可以挽回的餘地,另一方面更是為了說明雍正的睿智,能夠將事情控制住。當然事實是否如此,另當別論。
而乾隆之所以對他們開恩,主要為了說明雍正也是念及兄弟之情的。他在上諭中直接指出雍正在處理胤禩等人之後,十分悔恨,而乾隆為了了卻乃父的遺願,所以一直想著減輕他們的罪名。按照孔子的說法,三年無改之言,所以乾隆初期沒有為他的叔叔們開恩,現在已過去了很多年,已經是時機了。
他不僅說明了雍正的慈愛之心,也進而說明了自己的仁慈:“朕若不言,後世子孫,亦無敢言者。”直接昭示了他對於扭轉這件事的重要性。既成全了自己父親的遺願,也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番仁慈之心,可謂一箭雙鵰了。
三是,從乾隆對胤禩等人的處理可見未給其平反。最初,雍正對胤禩、胤禟二人的處理是削除宗籍,更改姓名。而乾隆所謂的對胤禩等人開恩,實際上只是將他們的名字予以恢復,並收入宗室玉牒之中,但並未有恢復其爵位。單就這一點,直接說明了乾隆並未給胤禩等人平反。
乾隆如此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昭示自己,甚至是雍正注重親情,這當然不排除他自身因為年老而變得仁慈。除此之外,一方面有為給自己的皇子們做兄友弟恭的榜樣之可能。
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的性格所致,當時的乾隆對於自己執政的業績已經十分滿意了,而對胤禩等人的開恩,免除其被削宗籍的處罰,更展示了自己的仁愛,為他在位期間贏得好名聲而錦上添花。他處處仿效康熙,這一行為,自然不排除慰藉康熙在天之靈的可能。
參考資料:《清實錄》《清史稿》等
回覆列表
康熙時期,出現了九王奪嫡,讓康熙處於比較頭疼的階段,因為選擇繼承人比較難。在九子奪嫡中,出現了兩股大的勢力,便是八爺黨與四爺黨。除了這兩股勢力之外,還其餘三股勢力,因此,奪嫡之爭非常激烈。
從九王奪嫡中,八爺黨的勢力最大,也最會籠絡人心的。四爺黨的勢力比八爺黨的勢力弱點,從表面上看,康熙要把皇位傳給八爺了,可是,後來出人意料,康熙把皇位傳給了四爺。被稱為雍正皇帝。
四爺當了皇帝之後,八爺依然沒有放棄與雍正的鬥爭,因為八爺胤禩不服輸。他認為雍正能當上皇帝根本不是靠能力,而是康熙指定的。八爺自己受到那麼多大臣的認可,為何會沒有得到康熙的認可。其實,八爺把寬仁做的太過火了,為了得到人心,拿金錢去收買,這違背了康熙的出發點。
康熙未去世時,大爺被康熙永遠圈禁,太子爺被康熙所廢除兩次,後來又永遠圈禁。等雍正登基後,為了安定大局,雍正便封八爺為廉親王和總理王大臣。其目的是為了安撫八爺,不讓八爺有大的動向。八爺安撫好,相應的九爺,十爺,十四爺都不會出現大問題。對於三爺來講,雍正對他也削弱了勢力,如李紱因犯事,要被雍正所處斬,後來,經過眾人說情,便讓李紱辭官歸隱。
儘管這樣,雍正依然不放心八爺,因為八爺的勢力確實很大,比如,當年幫助雍正登基的隆科多,也被八爺所收買;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也被八爺所收買,其實,這些雍正都知道,為了安撫八爺,沒有直接明說而已。
後來經過八王議政,雍正把八爺一家及其門人所流放,對於八爺家人的貶為庶人,諸宗室家族中除去。
那麼乾隆替八叔胤禩翻案又是怎麼回事?長城君便一一道來。
其一,乾隆認為雍正這樣做是有些不對,因為八叔做的不對,八叔的後人沒有錯,不能削去八叔的宗室之位,如這樣的話,八叔的後人就會跟著受連累。
乾隆是明智之君,知道自己這樣做,也是為雍正皇帝減輕過錯,讓世人對他也有一個好的名譽。上一代的恩怨與下一代沒有關係,這樣也是乾隆這樣想的,因此,他會替八叔翻案,恢復八叔的宗室身份,恢復之前的爵位。
乾隆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八叔的後人以及所流放門人,與大清朝少一點仇恨,讓自己的皇位更長久一些。
其二,為了給自己增加明君的分值。古往今來,都有皇帝為了給自己增加分值,給之前的人平冤昭雪。當年孝莊皇太后,為了安撫鰲拜,就處決了蘇克薩哈,那時,康熙不明白為何要這樣做。後來,孝莊皇太后對他說,我知道蘇克薩哈是忠臣,可是,沒事有辦法,只能拿他的人頭換兩個月的太平。等制服鰲拜之後,你在為蘇克薩哈平冤昭雪,給他的後代加官晉爵,從而增加你的名譽。
對於乾隆為自己八叔平冤昭雪,也有此意,與孝莊皇太后處決蘇克薩哈一樣的道理。這樣也是乾隆皇帝的高明之處,也是雍正為了不給兒子留下,像八爺的這樣的對手,才做了這樣的事情。
長城君曰:乾隆為自己的八叔翻案,明著是為了給自己加分,其實,主要是給自己的父親雍正彌補過失。因為雍正在位時,為了給乾隆留下一片好的家業,不停地工作,不停的剷除異己,就連自己的親生兒子也被處決了。
可見,雍正為了大清朝江山有多狠,為了大清朝能夠長期穩定的發展,他不惜得罪清流書生,以及不顧世人對他的評說。乾隆知道自己在位時,能有如此之好的經濟,老百姓能安居樂業,與其父雍正是分不開的。因此,他才會給自己的父親彌補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