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風悍馬
-
2 # 當代曹植
蜀漢最巔峰的時期就是公元219年,當時黃忠奪下了漢中,關羽奪下了襄陽,蜀漢還擁有荊州、益州等領土。
當時的蜀漢人口不到200萬,雖然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但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均GDp不會超過50美元,因此,三國蜀漢巔峰時期的GDp不會超過一億美元。
蜀漢最巔峰的時期就是公元219年,當時黃忠奪下了漢中,關羽奪下了襄陽,蜀漢還擁有荊州、益州等領土。
當時的蜀漢人口不到200萬,雖然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但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均GDp不會超過50美元,因此,三國蜀漢巔峰時期的GDp不會超過一億美元。
縱觀中國歷史,天下紛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話說東漢末年,朝庭腐朽,民不聊生,亂象叢生,各地英傑應運而生,群雄角逐,遂分為三國——魏、蜀、吳。最後又歸於晉,天下重歸統一。三國之鼎立,蜀國可謂是異軍突起,蜀主劉備,雖說沾點皇親,有個“劉皇叔”的身份,卻以織蓆賣草鞋為生。然心存高遠,仁德寬厚,白手起家,最終逆襲成為一國之主。
時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業早成,人才紛紛歸附,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根基穩固。劉備桃園三結義後,先是“往奔青州公孫璜,又“從徐州牧陶謙””,依附過曹操,又投袁紹帳下,最後是“敗奔荊州依附劉表”。真真是欲伸大義於天下,卻迄無所就。得徐庶舉薦,三顧茅廬請孔明,諸葛亮就天下形勢為劉備規劃了統一中原,匡復漢室的總路線:以荊州為家,益州為業,孫權為援,北上伐魏,則大事可成。
有了這一思想為指導,劉備終於擺脫走一步看一步的窘境,於赤壁之戰後,取得荊,益兩州,進而奪得漢中,開創了三國鼎立的新局面。此時的劉備可謂走上了人生的巔峰,麾下有五虎上將:黃忠,關羽,張飛,馬超,趙雲。謀士諸葛亮,馬良,伊籍等,且兵馬眾多,雖比曹魏稍欠,但諸葛丞相蓋世之才,償能以少勝多,備已初具逐鹿中原之資本,總路線沒錯,按當初的設想是時候北上伐魏了!大事可期呀!然荊州劉備只得三郡。此其一;孫權對劉備借荊州不還,心存不滿,荊州問題不解決,東聯孫吳,北拒曹魏,只是虛談。此其二;而荊州作為戰略要地必不能失,擺在劉備面前的是一打二,還是二打一的選項。此其三。
此時北伐,談何一統天下?結果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被孫權擒殺,劉備以怒興師,兵敗夷陵,敗光家底,跑回白帝城託孤。蜀國後主,生性懦弱,劉備託孤,託得良人,諸葛亮為報先主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六出祁山,北上伐魏,非為匡復漢室,乃因蜀國勢弱,行以攻代守之舉,然劉禪既非明君,必有掣肘,諸葛亮再也找不到和先主共事的快感,凡事得親力親為,終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溼襟。”而最後統一三國的晉國,是司馬懿三代人的經營才得以功成。劉備後繼無人,談何一統中原?
綜上所述,蜀國興起,劉備稱帝,英雄已暮年,蜀國後期,人才凋零,諸葛丞相蓋世之才,難為無米之炊。蜀國終像浪花一朵,淹沒在滔滔歷史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