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3小小詩
-
2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防治晚疫病,如果病害已經發生,必須使用兼有保護和治療作用的殺菌劑。如代森錳鋅、代森鋅`百菌清等以保護作用為主的殺菌劑,應該和具有治療`剷除作用的殺菌劑混用,如烯醯嗎啉丶惡唑菌酮丶氟嗎啉丶霜脲氰等。但是此類藥劑多已使用多年,防效因病菌產生抗藥性而降低。所以,建議使用新型殺菌劑,如銀法利(氟吡菌胺與霜黴威復配製劑)、雙炔醯菌胺(瑞凡)丶氟噻唑吡乙酮(增威贏綠)等,只要合理混用和輪換使用殺菌劑,病害即可有效防治。以上僅供參考。
病害名稱】:馬鈴薯晚疫病
【症狀特徵】:主要侵害葉、莖和薯塊。葉片染病先在葉尖或葉緣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病斑周圍具淺綠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呈褐色,併產生一圈白黴,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葉背最為明顯;乾燥時病斑變褐乾枯,質脆易裂,不見白黴,且擴充套件速度減慢。莖部或葉柄染病現褐色條斑。發病嚴重的葉片萎垂、捲縮,終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發出腐敗氣味。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塊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擴大或爛掉。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薯塊中越冬。播種帶苗薯塊,導致不發芽或發芽後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後成為中心病株,病部產生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形成發病中心,致該病由點到面,迅速蔓延擴大。病葉上的孢子囊還可隨雨水或灌溉水滲入土中侵染薯塊,形成病薯,成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涼高溼條件,、相對溼度95%以上、18—22℃條件下,有利於孢子囊的形成,冷涼(10一13℃,保持1-2小時)又有水滴存在,有利於孢子囊萌發產生遊動孢子,溫暖(24—25℃,持續5—8小時)有水滴存在,利於孢子囊直接產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氣潮溼或溫暖多霧條件下發病重。種植感病品種,植株又處於開花階段,只要出現白天22℃左右,相對溼度高於95%持續8小時以上,夜間10,13℃,葉上有水滴持續11—14小時的高溼條件,本病即可發生,發病後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目前推廣的抗病品種有:鄂馬鈴薯1號、2號,壩薯10號,冀張薯3號,中心24號,I一1085,矮88—1—99,隴薯161—2,鄭薯4號,抗疫1號,勝利1號,四斤黃,德友1號,同薯8號,克新4號,新芋4號,烏盟601,文勝2號,青海3號等。這些品種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較輕,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2)選用無病種薯;減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塊、春化等過程中,每次都要嚴格剔除病薯,有條件的要建立無病留種地,進行無病留種。(3)加強栽培管理,適期早播,選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田塊栽植,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
用丙森鋅,百菌清,禾技,可殺得三千等防治